朕聞上古 作品

第149章 大朝儀!正德朝堂的變化!

 “該死的野人!”

 “你就不能晚點走嗎?”

 “今日給朕撐撐場面,那多威風啊!”

 小皇帝喃喃自語,內心充滿了不捨。

 陳寬、張永、劉瑾等一眾內侍太監更是徹夜不眠,為今日的大朝儀做著準備。

 此刻宮門口處,文臣縉紳齊聚。

 執掌九大衙門的大九卿,吏部尚書大冢宰,天官大人馬文升、戶部尚書大司農韓文、兵部尚書大司馬許進、禮部尚書大宗伯韓文、刑部尚書大司寇閔珪、工部尚書大司空李善、通政使大銀臺張縉、大理寺卿大廷尉耿瑛、都察院都御史大司憲,總憲張敷華帶著自己轄制衙門的官員安安靜靜地站立在宮門之外,而內閣首輔元輔大人劉健、東閣大學士謝遷、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三位內閣大學士則是立於他們之前。

 僅僅只是這九大衙門的官員,都已經多達數百人。

 再加上太常寺卿、太僕寺卿、光祿寺卿、詹事府詹事、翰林大學士、鴻臚寺卿、國子監祭酒、苑馬寺卿、尚寶寺卿這些小九卿帶領的官員,按次排列在宮門之外的官員已經超過了千人!

 大九卿與小九卿率領的官員,已經囊括了整個大明朝廷的文官,而此時宮門之外還缺少另外一種聲音,武將勳戚!

 未過片刻,在文臣們的嗤笑聲中,一輛輛馬車在侍衛家丁的簇擁之下,從帝都的四面八方駛來。

 英國公張懋、保國公朱暉、魏國公徐鵬舉、成國公朱輔、魏國公徐俌等武將勳貴在文官的注視之下,施施然地下了馬車。

 而他們之後便是以武定侯郭勳為首的一位位侯爺,至於伯爵及以下的勳戚,則是老老實實地站在他們身後。

 劉健眼中閃爍著精光,面無表情地打量著這些勳貴。

 大明開國至今,共有兩次大規模地封爵事件,一次是開國封爵,一次是靖難封爵,實授的勳貴約有百位。

 不過由於太祖高皇帝在洪武末年展開的大清洗,再加上這些年林林總總因為各種原因被除爵的,大明王朝現存的勳貴大約只有二三十餘位。

 這其中開國功臣基本都被留在了南衙,坐鎮留都。

 因為他們洪武朝的帝都在南京,所以他們只能留在南京那邊。

 靖難功臣有三十餘位,這是如今京城勳貴的主要來源,比如說英國公爵位,比如說成國公爵位,還有這些大小侯伯,基本上都是傳承于靖難勳貴。

 還剩下一些,就是永樂以後歷代帝王冊封的勳貴,這部分人數比較少,而且大都被外派到各地,鎮守一方,所以並未回京。

 只有保國公朱暉這種將門犬子紈絝廢物,朝廷才不會重用他,更不會讓他去鎮守一方。

 這麼看起來的話,大明勳貴好像確實無人可用了啊!

 劉健目光掃視全場,一個個地觀察著這些勳貴,最終得到了一個悲哀的事實。

 眼前這些勳貴,清一色的廢物。

 包括英國公張懋在內,沒一個可以統兵出戰的。

 或許,湯侯那些話,並非沒有道理啊!

 一味打壓武將勳貴,對大明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否則等到異族鐵騎當真越過長城的時候,大明該拿什麼去抵抗,讓這些廢物草包去統兵出戰嗎?

 只怕到了那個時候,國力空虛的大明,甚至連跪地乞降的資格都沒有!

 一想到這兒,劉健那蒼老面容上,溝壑愈發深了些。

 那位中山侯,說話雖然難聽的話,但正因為他說的都是實話,所以才會難聽。

 而劉健之所以選擇支持他,也正是因為如此。

 湯侯啊湯侯,不要讓老夫失望啊!

 劉健暗自嘆了點頭,隨即收回了目光。

 只是,所有文臣此刻都有些茫然,因為他們並沒有從這陣營裡面,見到那道“剃髮除須”的魁梧身影——中山侯湯昊!

 這是什麼意思?

 中山侯不來參加大朝儀嗎?

 群臣面面相覷,開始議論紛紛。

 一直到了宮門大開,百官魚貫而入,那位傳奇中山侯卻是依舊沒有現身!

 眼瞅著宮門已開,群臣也不敢多想,立刻閉上了嘴,老老實實地入宮。

 大朝儀的地點在奉天殿!

 這是朝廷的頭等大事,各部寺監官員可謂是精心策劃、絞盡腦汁地準備了相當多的繁文緝節!

 時鼓三嚴,鐘聲響起!

 正德皇帝朱厚照來到奉天殿升座,大朝儀隨即開始。

 經過一套複雜到了極致的繁文縟節後,便是群臣及各屬國來使獻上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