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52章 長蘆鹽場!灶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

 長蘆鹽場。

 湯昊穿著一身破爛麻衣,步履緩慢地走向了一戶人家。

 緩慢敲響房門後,一個面色黝黑的漢子,打開了房門。

 這漢子又黑又瘦,瘦得看上去就像是一層皮包裹住了骨頭,跟那些身患重病、形銷骨立的將死之人也沒什麼區別了。

 漢子看著魁梧如山的湯昊,下意識地就想要關上房門。

 畢竟,這般魁梧雄壯的漢子,在他們這村子裡,可是真不多見了啊!

 “這位大哥,不用害怕,我是逃荒過來的,只想討口水喝,討口吃的!”

 聽到這話,漢子幾乎想都沒想,直接“彭”得一下關上了房門。

 其實這房門,甚至都不能算是房門,只是一塊破爛木板。

 而這個房子,也只是一個草棚子罷了。

 換句話說,湯昊願意的話,他這一拳過去,這破爛木板連同門後面的漢子,可能都會歸西了。

 很難想象,在這渤海邊上潮溼地帶,這些灶戶是怎麼艱難生存下來的。

 “俺家裡面沒有吃的!”

 “俺娃因為他娘沒有奶水,都被活活餓死了,俺上哪兒給你找吃的去!”

 “沒有吃的!沒有吃的!你快滾!”

 沒有奶水,孩子被活生生地餓死。

 這種事情發生在這鹽場灶戶身上,其實很是常見。

 因為窮,因為苦,因為沒有吃的,因為吃不飽肚子,所以當母親的沒有奶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活活餓死!

 “這位大哥,我也是走投無路了!”

 “這樣,你給我一口吃的,以後面幫你家煮鹽做活,就算我是你遠房表親,你覺得可以不?”

 此話一出,破爛木板後面,頓時就沒了任何聲響,這漢子好像陷入了考慮當中。

 湯昊也不著急,靜靜地等待著這漢子的回答。

 不知道過了多久,木板後面才又響起了他的聲音。

 “那……除了鹽場的稅,你還要擔州縣的役!”

 湯昊聞言一怔,拳頭都不自覺地緊握在了一起。

 說實話,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這個人,確實是不好評價。

 你說他偉大吧,他確實偉大,他可以為了平民百姓,編寫那略顯離譜的《大誥,可以堅決執行反貪反腐,逮著貪官汙吏就往死裡整,這一點上來看,太祖朱元璋確實是一位偉大的帝王。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朱重八同志,很多事情,做得並不地道,或者說是他的“小農思想”、“家天下”思想,深深地影響了他,格局太小了。

 就比如那路引制度,按照大明律令,百姓凡是離開所屬地百里就需要路引了,不然的話,士兵以逃兵論處,百姓以偷渡論處。

 偷渡最輕那也是杖八十,打完即便僥倖不死那也肯定殘了廢了。

 而且申請“路引”也是個麻煩事情,得先向本鄉里甲申請,再呈報州縣審核,核准之後發給“路引”。

 “路引”上面要註明姓名,年齡,住址,事項原因,起止地點還有返回期限。

 之所以這麼麻煩,就是朝廷有意限制。

 所謂“路引”,就是出行憑證,其本質就是朝廷為了限制人口流動,將人口束縛於土地上的一種措施。

 原因只有一個,人跑了,地荒了,那朝廷上哪兒收稅去?

 伱說什麼?

 世界這麼大,你想去看看?

 腿給你打斷信不信?

 家裡地還等著你去種呢,趕緊回家種地去吧!

 說白了,這就是“階級固化”。

 朱重八同志就是想要通過這些手段,將大明天下的百姓子民死死地禁錮在那一田一地的村鎮裡面,讓他們安安心心地耕田種地,讓他們踏踏實實地辛勤勞作,至於其他的就不用多想了,跟他們也沒有任何關係!

 再比如,這戶籍制度。

 大明立國之後,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選擇繼承元朝的“諸色戶計”戶籍制度,直接就將百姓子民的戶籍強行分劃為民戶、軍戶、匠戶等籍。

 民戶務農,並向國家納農業稅、服徭役;軍戶的義務是服兵役,於各地衛所充當兵丁;匠戶則必須為宮廷、官府及官營手工業服勞役。

 此外,這戶籍制度嚴格禁止更換戶別,各色戶籍世襲職業,不容更改,農民的子弟世代務農,工匠的子孫世代做工,軍戶的子孫世代從軍。

 這也就意味著,爺爺是什麼,兒子就是什麼,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們這輩子都沒有變更的機會。

 說得直白一點,朱重八同志就是企圖用這樣的一種畸形制度,來維持整個大明帝國的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