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59章 燎原之勢!不過是些卑賤灶戶罷了!

 好大的官威啊!

 身穿六品鷺鷥服,就可以縱橫地方了。

 這還確實是這樣,畢竟大明朝的知縣,都只是正七品。

 大明朝實行的官制是九品十八級,官員的俸祿待遇都與品級相掛鉤。

 具體到縣這個行政機構,以賦稅多寡為標準,分為上中下三等,但縣的最高長官一律叫知縣。

 除了京師附近的幾個要縣知縣品級為正六品外,其他知縣都為正七品。

 也就是說,眼前這位長蘆運司的判官大人,品秩比之尋常知縣還要高出一級,人家自然有這個資格與底氣,在一群什麼都不懂的黔首愚民面前擺擺威風。

 王文慶冷眼看著湯昊,心裡面總覺得不安。

 這種不安來得很沒道理,畢竟眼前這人哪怕魁梧得不像話,可他只是穿著粗布麻衣,不是什麼權貴子弟。

 偏偏這人一副超然氣度,面對自己的呵斥無動於衷,甚至還敢出言嘲諷。

 那麼,此人的底氣,何在?

 作為運司判官,王文慶也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準確一點來說,是同進士出身。

 所謂“同進士出身”,意思就是“不是進士,但按照進士身份對待”。

 所以雖然這“同進士出身”也勉強算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只是名次靠後而已,但是這身份著實令人尷尬。

 同進士,就好比“如夫人”。

 這“如夫人”,就是達官顯貴們安慰妾室小老婆的話語。

 字面上就是說,你在我這裡“如”同“夫人”一樣,不會受到任何歧視,也不會有任何區別對待。

 但實際上不過是點明你只是像夫人罷了,根本就不是夫人,要做夫人,你才“萬里長征”只邁出第一步!

 夫人和小妾,那身份地位能一樣嗎?

 夫人生的兒子是嫡子,將來可以繼承家業,小妾生的孩子是庶子,將來只能給嫡子當狗!

 同樣的道理,同進士和進士,那也不一樣。

 同進士,如夫人,人盡皆知。

 這就導致,同進士出身的新科進士,地位很是尷尬。

 稍稍自尊自愛之徒,都會將“同進士出身”當作一種不能一洗了之的難言之隱,不願提及。

 而且同進士出身的新科進士,畢竟技不如人名次落後,大多都會外放為地方官或者去六部百司做個刀筆小吏,慢慢熬資歷向上爬,仕途不算太好。

 一甲三人則是立即授職進入翰林院,基本都會被選為“庶吉士”,即儲備相才,正式步入了中央朝堂為官,有著天下讀書人盡皆羨慕的錦繡前程。

 二三甲進士如欲授職入官,還要在謹身殿再經朝考次,綜合前後考試成績,擇優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或者是前往六部百司觀政學習。

 但位列三甲的同進士,想要點翰林,基本上不可能。

 畢竟會試殿試的名次擺在這裡,已經彰顯出了考生自身才華,要是他們真有實才,也不會落得個同進士出身了。

 王文慶就是個同進士,幸虧得了家中族內的長輩提攜,利用人脈走動關係,這才得以外放一箇中等縣為官,做了三年知縣後,政考為中等,不好也不壞,隨即又是家中族內長輩提攜,將他調到了這長蘆運司做了個判官大人。

 正七品升為從六品,僅僅只是提升了半步品級,而且這運司又是出了名的利藪之司,尤為汙濁之甚,正常官員都不願意被調任運司,平白汙了自己的賢名清譽。

 但是,王文慶能怎麼辦?

 從年幼勤學苦讀開始,他的一生就已經被家族給安排好了,哪怕是個同進士,也可以安排到既定的位置,給家族帶來利益。

 就比如說這長蘆運司,上到都轉運使下到經歷知事,每個人背後都站著一個士族大族,而整個運司也成為了士紳縉紳利用鹽引謀利交易的場所。

 王文慶也不想做個貪官汙吏,奈何形勢比人強,他區區一個同進士,只能隨波逐流。

 這幾日長蘆鹽場不太安寧,竟然多次出現了灶戶鹽丁毆打官差衙役的惡劣現象。

 鹽場可是運司的根基,灶戶鹽丁老老實實地煎鹽煮鹽,長蘆鹽場才能正常運轉下去,士紳縉紳才能繼續利用鹽引謀利。

 所以,王文慶就不得不來走這一遭了,教訓教訓這些不聽話的卑賤灶戶!

 “本官再說一次!”

 “藐視官府,形同謀反!”

 “而謀反則是誅九族的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