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66章 停擺!他這是在逼迫朝廷改制!

 所以,名聲這個東西,對他湯昊而言,當真是毫無意義。

 “韓尚書,比起關心這宗鉞,你還是多關心一下自己吧!”

 湯昊冷聲道:“長蘆鹽場灶戶鹽丁暴亂,雖然確實是本侯命人在暗中挑撥,但他們日子本就過不下去了!”

 “鹽場若是不改制,不給他們活下去的希望,這些鹽丁灶戶是決計不會繼續煮鹽的。”

 “而且本侯還差人將長蘆鹽場的情況,分別送去了其餘鹽場告訴那些灶戶鹽丁,估摸著其餘鹽場距離暴亂也不遠了!”

 此話一出,韓文傻眼了。

 不是你他娘地有病吧?

 我這個戶部尚書跟你有仇是不是啊?

 “中山侯,你……”

 韓文大怒之下,指著湯昊的鼻子就想罵出口。

 可是湯昊僅僅只是一個冷冽眼神,就嚇得戶部尚書將手給縮了回去。

 “怎麼?”

 “敢罵本侯?”

 “伱敢罵本侯就敢揍你!”

 “要不要試試?”

 韓文被氣得滿臉鐵青渾身發顫,卻是發作不得。

 畢竟這中山侯湯昊就是個活脫脫的瘋子,而且殺人不眨眼的那種!

 他哪裡敢賭,這湯昊敢不敢揍自己啊!

 “湯侯,你這樣做,置朝廷餘何地?置陛下於何地?”

 一旁屠滽沉聲開口道:“鹽課居國計之半!”

 “鹽場暴亂將會致使朝廷財政收入暴跌,這個責任你中山侯擔得起嗎?”

 “屠總憲,別給本侯扣這麼大的帽子,本侯還真擔不起!”

 湯昊懶洋洋地輕笑道:“本侯為什麼要這樣做,你們二人心中比誰都清楚,大家都不是傻子,所以不用在這兒說這些廢話了!”

 聽到這話,韓文和屠滽頓時一怔,隨即面面相覷。

 湯昊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鹽政!

 他這是在逼迫朝廷對鹽政鹽場制度改革!

 還是那句話,鹽課居國計之半,鹽稅佔據了國朝財政總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所以輕易間沒人敢對鹽稅進行更改!

 哪怕是弘治年間,官員集體不願就運司之職,朝野關於振興運司的呼聲不絕於耳,所以弘治皇帝才嘗試著對鹽場運司改制,但也僅僅只是鹽場運司罷了,並沒有觸動其他。

 為什麼?

 因為鹽場利益動人心啊!

 運司為什麼會糜爛?

 因為各方勢力全都捲入其中漁利!

 朝堂縉紳,地方士紳,武將勳貴,皇親國戚……

 有一個算一個,沒人不喜歡白花花的銀子!

 食鹽暴利,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

 誰控制了食鹽,誰就等同於是擁有了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

 那漢朝的吳王劉濞封國東臨大海,煮海為鹽採銅鑄錢,積攢財富足以敵國,吳國之富饒冠絕各大諸侯國,最後兵強馬壯的吳王以誅晁錯為名,聯合楚、趙等七國舉兵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還有與太祖高皇帝角逐天下的張士誠,早年間不過是個私鹽販子,積攢下了鉅額財富,趁著元末亂起自立為王,搖身一變成了軍閥梟雄。

 食鹽暴利由此可見一斑,沒有人不動心。

 所以只有運司糜爛,各方勢力才能更方便地從鹽場謀利,才能從這食鹽上面分潤到利益!

 當年碩德老臣王恕響應朝廷號召,對運司進行改制,“以二甲進士選副使,三甲選判官及雜以考選前列舉人銓補,三年查有成績,會經薦舉或節年考語俱優者,副使比照知州推升各部員外郎,判官比照知縣推升各部主事”。

 他這辦法好嗎?

 當然好,而且可謂是立竿見影,這一舉措使得“一時人各自奮,各運司稱為得人”。

 可最後結果呢?

 王恕被強行逐出了朝堂!

 隨著他的致仕,這一舉措立刻就被叫停,即“人亡政息”!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

 王恕可是歷仕英宗、代宗、憲宗、孝宗四朝的碩德老臣,揚歷中外四十餘年,一直以“剛正清嚴”載譽朝野。

 可就是因為這場運司改革,他動了太多人的利益,最後被逼得不得不致仕歸鄉,被各方勢力給聯手逐出了朝堂!

 這就是貿然改動鹽政的下場!

 弘治五年,葉淇變法,弘治六年,王恕致仕。

 自那以後,弘治皇帝不再過問運司鹽場之事,只關心每年的鹽稅是不是有那麼多,那就已經夠了。

 說得再直白一些,帝王將相全都知道,鹽政利潤從來都不是朝廷得了,而是太多勢力從中謀利了,根本就阻攔不得。

 皇帝陛下為了銀子都可以支持納銀開中,權貴公卿見了,那還有什麼好想的,繼續從鹽政裡面撈銀子唄,而且還是肆無忌憚、變本加厲地貪腐受賄!

 這就是為何運司日益糜爛的真正原因!

 現在,中山侯湯昊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既然從中央施政到鹽場這條路行不通,他湯昊就反過來為之!

 你們不是想要從鹽場撈銀子嗎?

 你們不是可以集體打壓任何想要改革鹽政之人嗎?

 那好啊,那大家就都別幹活了,所有灶戶鹽丁全部罷工暴亂,直接讓大明六大鹽場全部停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