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

 他只是想要告訴小皇帝,不要操之過急,更不能因為一時利益就動搖大明王朝的社稷根基。

 “朕不是先帝爺!”

 朱厚照冷聲呵斥道:“你們別想再把朕當成小孩子糊弄!”

 “這七成鹽政利益,還有那灶戶鹽丁的半成,朕是要定了!”

 “回去告訴士紳縉紳,可以試試朕手中的刀是否鋒利,試試朕敢不敢殺人!”

 “明日,朕要上朝治政!”

 話音一落,小皇帝徑直起身拂袖離去。

 皇帝陛下都走了,牟斌、陳寬等人自然跟上。

 張敷華和馬文升面面相覷,最後看向了剛剛起身的劉健。

 劉健滿臉苦澀神情,最終長嘆了一聲。

 他與皇帝陛下之間的矛盾,真是越來越大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理念不和,或者說是因為執政方式不同。

 劉健是一個循吏,他畢生都在竭力穩固朝堂,維持大明王朝的正常運轉。

 畢竟這個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早已不是當年國力鼎盛的時候,已經再也經不起折騰了啊!

 偏偏小皇帝即位稱帝后,銳意進取中興大明,還重用中山侯湯昊為心腹臂膀執掌京軍,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行新政革故鼎新。

 雙方之間的矛盾,只會日益加深,直至最後無法調和。

 劉健心中清楚,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他致仕歸鄉的時候了。

 原本在劉健的計劃中,他還可以再撐三年,撐到小皇帝十八歲,撐到小皇帝成長起來,他就可以安心地致仕歸鄉,將朝政大權交還皇帝陛下。

 但是因為那位橫空出世的中山侯湯昊,小皇帝的成長速度太快了些,而且還是完全偏離了劉健的預想軌跡!

 中山侯湯昊對小皇帝的影響,太大了些!

 一念至此,劉健忍不住有些心灰意冷。

 但是在致仕之前,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至少,不能真個讓中山侯和小皇帝衝動行事。

 三位朝堂真王同步走出乾清宮,但都不約而同地停下了腳步。

 “劉希賢,現在該如何是好?”

 天官馬文升發問,主動詢問劉健的態度。

 張敷華也看向了劉健,目光之中滿是凝重之色。

 “什麼都不做!”

 劉健沉聲開了口。

 “明日朝會,陛下肯定會有所動作!”

 “屆時各方勢力也會得知此事,不用我們畫蛇添足!”

 “那……”馬文升眉頭一皺,低聲道:“如若這些人不答應呢?”

 “呵!”劉健冷笑了一聲,“那就任由他們鬥去吧!”

 張敷華捋了捋白鬚,道:“元輔大人的意思是……”

 “有些人該死,那就讓他們去死!”

 劉健目光深邃,神情凝重。

 “但是,陛下和中山侯終究還是太年輕了,等他們撞個頭破血流,他們就會明白了!”

 劉健是弘治帝師,所以這些話,他也確實對弘治帝講過。

 而弘治帝起初也並未重視,如同現在的小皇帝這樣,銳利進取中興大明,可最後結果是什麼呢?

 是葉淇變法改納糧為納銀!

 是王恕被迫致仕歸鄉至今不得起復!

 是運司糜爛天下皆知偏偏朝廷不敢對其整飭!

 同樣的選擇,現在擺到了小皇帝面前。

 劉健很是想要看看,中山侯和小皇帝能不能頂住這些壓力。

 畢竟,當年他劉健和弘治帝失敗了,甚至到了最後弘治帝都不再相信他劉健,皇帝與帝師離心離德。

 先帝爺走的那一夜,劉健瞬間蒼老了十歲一樣,精氣神大不如從前。

 但這就是劉健選擇的循吏之路,一切以大局為重。

 翌日清晨,乾清宮朝會。

 這一次,不是廷議,而是朝會,所以凡是所有在京官員,不論官職大小一律由上朝,凡是來京述職的地方官員也必須上朝。

 其實這才是正常的皇帝早朝模式,但考慮到朱厚照即位時間太短加上年紀不大,所以並不具備親政能力,文臣縉紳效仿三楊秉政時期,由大小九卿於文華殿廷議政事,以此維持大明王朝的正常運轉。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第一次上朝治事!

 得益於三位朝堂真王的默許,小皇帝才有了這個機會。

 文武分列各自站好,奏事正式開始。

 大理寺卿耿瑛率先出列,矛頭直指中山侯湯昊。

 畢竟天津衛距離京師又不遠,發生瞭如此駭人聽聞的事情,大小九卿早就得知消息了。

 “陛下,臣彈劾中山侯湯昊在天津衛肆意妄為,無視國法綱紀,殺人如草芥……”

 刑部尚書閔珪也站了出來,沉聲道:“陛下明鑑,據聞中山侯湯昊在天津衛手持《大誥判決長蘆運司宗鉞,將其當眾剝皮實草,還滅了宗鉞滿門……”

 聽見這個駭人消息,頓時滿朝譁然。

 就連英國公張懋和保國公朱暉也是面面相覷,他們確實沒有想到湯昊能做得如此狠絕。

 將一名從三品的地方大員,當眾剝皮實草?

 這簡直就是喪心病狂啊!

 雖然說大明不講究什麼“刑不上大夫”,但好歹也要維護一下官員的體面。

 你怎麼真能按照《大誥中那些嚴刑峻法,真個把人給剝皮實草了呢?

 一時間,群臣義憤填膺,繼大理寺卿耿瑛和刑部尚書閔珪之後,越來越多的官員站了出來,聲討中山侯湯昊,要求小皇帝立刻將這個狂徒召回,然後交由法司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