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70章 交易與威脅!士紳的底氣在哪裡?

 大小九卿。

 公侯勳貴。

 全都出現在了這本賬簿上面。

 有一個算一個,誰都沒能跑得了。

 就算他們自身沒有貪腐受賄,但是他們背後的家族宗族可是沒有少拿過。

 當然,朱厚照到底還是給劉健、馬文升和張敷華這三位朝堂真王留下了一些體面,並沒有點他們的名。

 挨個點名之後,小皇帝卻發現自己心中的怒火,正逐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無盡悲涼與心酸。

 或許,他父皇當年,也面臨著這樣可笑的局面吧?

 滿朝公卿無一忠良,盡皆謀取私利侵佔國利,還百般阻礙他革故鼎新推行新政!

 父皇啊父皇,這大明要如何才能中興啊?!

 “國庫空虛,軍民困苦,現在終於找到源頭了!”

 朱厚照神情冷漠地坐回龍椅,然後銳利目光掃視群臣。

 群臣全都把頭埋得死死的,這個時候誰敢露頭,小皇帝可是真會殺人的!

 “先前諸般,朕可以從輕處理!”

 “但是這鹽課居國計之半,你們拿得未免太多了些!”

 “朕也不跟你們廢話了,七成鹽利歸國庫,半成鹽利歸灶戶,自此以後成為定製,但凡少上半分,這六大運司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你們可以試試,看看朕敢不敢廢了整個運司,直接讓京軍進駐六大鹽場!”

 此話一出,全場譁然。

 饒是劉健、馬文升和張敷華三人,都沒能想到小皇帝竟然還有這一手。

 直接廢掉運司,讓京軍進駐鹽場,那等同於是鹽政利益全部被中山侯湯昊所掌控,到時候各方勢力別說從中分一杯羹了,他們若是敢向鹽場伸手,中山侯就敢殺他們全家!

 所以,這個選擇,並不難做!

 兩成半鹽利,確實不少了。

 三位朝堂真王互相對視了一眼,交換了一下意見,隨後齊聲表態。

 “陛下英明!”

 繼他們之後,英國公張懋也開了口。

 “陛下聖明!”

 自此,四位朝堂重臣開口,文武百官也只能硬著頭皮附和表態。

 見到這一幕,朱厚照沒有感到半分欣喜,只是覺得諷刺得很。

 野人啊野人,趕緊回來吧,朕一個人壓力好大吶!

 與此同時,距離臨清不遠處的村落中。

 湯昊正帶著湯木、左一刀等人悠哉悠哉地策馬閒聊。

 “你們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沒有?”

 湯昊突然勒馬止步,若有所思地開了口。

 “侯爺,咋滴了這是?”

 湯木立刻追問道:“要不咱還是回去坐船吧!”

 天殺的,明明說好坐船直達臨清的,結果自家侯爺非要臨時變卦,趁著某個夜色帶他們偷偷溜下了船,連小囡囡都沒帶上。

 其實,不管是走陸路還是水路,大家都可以接受。

 畢竟以中山侯這萬人敵的本事,就算是遇上了什麼不開眼的毛賊,那也是對方的不幸。

 但是他娘地問題在於,他們出門可都沒有帶錢啊喂!

 以致於一行五十人,只能天天在這鄉野山林裡面打獵充飢,都不好意思去問百姓農戶討一口飯。

 畢竟現在這個世道,百姓農戶日子過得很是艱難了,他們哪裡還好意思去問人家要吃的。

 湯昊沒好氣地白了湯木一眼,咆哮道:“坐你大爺的船,船都開到臨清了,你飛過去坐啊!”

 “這幾日是少了你吃還是少了你喝啊,咱們出來開葷吃野味,伱天天叫喚什麼啊?”

 眼瞅著湯昊急眼了,湯木立刻改口,訕笑道:“不是啊侯爺,我這不是考慮到常愣子嘛,你看他都快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眾人尋聲看去,只見常闊海有氣無力地騎在馬上,注意到湯昊的目光後,他只是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一個字。

 “餓!”

 眾人見狀頓時大笑不止,空氣裡面充滿了快活氣氛。

 湯昊也是哭笑不得,溫聲安撫道:“好好好,咱們加快速度,爭取天黑之前抵達臨清,到時候隨便你怎麼吃喝,行了吧?”

 “我要吃烤全羊!”

 “吃!”

 眾人下意識地加快了速度,沿著管道一路疾馳。

 湯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主動提及了剛才的事情。

 “侯爺,您剛剛想說什麼?”

 “沒什麼。”湯昊搖了搖頭,“就是想問問你們,這一路走來,有什麼想法沒?”

 短暫沉默後,湯木率先開了口。

 “這些百姓的日子,過得確實……很辛苦。”

 “雖然看起來比那些灶戶鹽丁好出了不少,可是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的,只怕連日常溫飽都不能解決。”

 解決百姓溫飽,這是一個偉大的目標。

 哪怕是幾百年後的天朝,也一直致力於這條艱辛道路上面。

 “那你們注意到沒有,這每一個村鎮裡面,可都有著一些不事生產卻能天天吃飽喝足的人。”

 湯昊揚起馬鞭,指向了不遠處的一座豪宅。

 當然,這所謂的“豪宅”,自然無法跟他的中山侯府相提並論,二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上的。

 但是,在一排排低矮草屋土牆之中,這座雕樑畫棟的高門宅邸猶如鶴立雞群一般,顯得很是突兀。

 眾將順著湯昊手指的方向看去,齊齊露出了思索之色。

 “侯爺,這應該是某個地方鄉紳或者耆老吧!”

 左一刀罕見地開了口。

 主要他是害怕這位中山侯殺心驟起,一言不合地又想要殺人。

 所謂“耆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大明朝建立後百廢待興,並未立即制定統一的基層組織框架,各地的鄉里組織有的是從元朝延續下來的,也有的是重新組編或創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