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77章 興風作浪!好陰損的手段!

 乾清宮。

 朱厚照又發怒了。

 劉瑾看著憤怒的大明皇帝,滿臉諂媚地開口道。

 “皇爺息怒,那些運司官員都是上不得檯面的貨色,放了也就放了吧!”

 事實上,剛剛在文華殿廷議,首要第一事就是關於運司官員貪腐受賄一事,包括長蘆運司在內的六大運司官員,全都停職接受審查,從五品以上的官員更是被勒令回京述職。

 按照小皇帝的想法,這批官員貪腐受賄證據確鑿,不說將他們給剝皮實草,至少也得罷官去職逐出朝堂,然而內閣首輔劉健、吏部尚書馬文升和都察院都御使張敷華這三位朝堂真王卻堅決反對。

 他們給出的解決辦法,是收繳其違法所得的贓款贓銀,然後貶到地方上面為官佈政。

 原因很簡單,這些運司官員背後站著大量的士紳大族,他們又豈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人被皇帝陛下按律論處?

 先前小皇帝給出了交易底線,那就是朝廷拿七成鹽利,灶戶拿半成鹽利,剩下那兩成半朝廷不會過問,交由各方勢力去瓜分。

 這個交易,可以做,但前提是,小皇帝必須放了運司官員!

 一不能斷了人家的仕途,二不能害了人家的性命,繼續任由他們在朝為官。

 畢竟培養出一個進士出身的精英官僚,這對任何一個士族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就這麼白白地折了,他們也被迫割讓出了一部分鹽政利潤,這不是純純地欺負人嗎?

 所以,通過三位朝堂真王,各方勢力都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你可以對鹽政運司改制,你也可以拿走七成鹽政利潤,但是我們的人你可不能動,就算不能繼續留在運司為官,那也可以去地方上面佈政,反正不能就這麼被你給整死了。

 朱厚照起初還沒有反應過來,他不明白為何劉健、馬文升和張敷華三人會給出這麼一個可笑的解決方案。

 還是同樣出席文華殿廷議的劉瑾反應比較快,直接當場戳破了文臣縉紳的這些小心思,朱厚照這才終於明白了。

 不過接下來,小皇帝陛下自然就怒了。

 鹽政利潤原本就應該由朝廷掌控,這是國家大計更是國政根基,他朱厚照白白讓出了兩成半的鹽利給這些各方勢力,他們結果還不知足,還要保下六大運司的貪官汙吏!

 這是不是太欺負人了?

 最終,廷議不了了之,皇帝陛下憤然離場。

 那筆鹽政交易自此也就沒能達成,而運司官員也全都被扣押在錦衣衛詔獄裡面。

 作為陪伴朱厚照成長的大伴,劉瑾當然知道小皇帝為何如此震怒。

 畢竟,皇帝可是天子,大明王朝的主人,結果現在這滿朝文武各方勢力,分明就是沒有把他這個大明皇帝放在眼中,給了利益還不夠還想要人,換做任何一位帝王都咽不下這口惡氣!

 “皇爺,六大運司官員多達上千人,確實不能全部殺之了事。”

 “呵!”朱厚照冷笑道:“不殺了,難道放任這些貪官汙吏繼續去地方為官?繼續去魚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那些可都是朕的子民,朕這個皇帝是他們的君父,朕要是真的這麼幹了,一輩子都會被人給戳脊梁骨!”

 經過《帝鑑圖說的教導,朱厚照原本有些走歪的三觀,逐漸被湯昊給強行扳正回來了,至少現在的小皇帝明白,做皇帝要時刻將百姓子民放在心上,而不是天天跟這些文武公卿打嘴炮。

 “奴婢的意思是,這些官員可以不殺,但也可以不讓他們好過!”

 “畢竟他們貪腐受賄乃是事實,任何人都反駁不了,既然如此那不如直接將這批官員貶去那些下等府縣做……佐貳官!”

 聽到這話,朱厚照頓時眼睛一亮,忍不住鼓掌叫好。

 “好好好,劉瑾啊劉瑾,你這個法子真是夠噁心!”

 所謂“佐貳官”,“佐”和“貳”都有副手的意思,所以指的是正印官的副手,也叫做“副職官員”,亦稱“輔佐官”。

 比如,一縣的長官稱為知縣,亦俗稱縣令,知縣的品秩曾有差別,吳元年定,上縣知縣從六品,中縣正七品,下縣從七品,不久俱定為正七品。

 京師城郊的大興、宛平二京縣,因其地位特殊俱為正六品。

 而知縣的佐貳官二人,其中縣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知縣的副職是縣丞。

 知縣大多數是由新科進士充任的,舉人等為輔,知縣可以憑藉政績慢慢往上晉升,而縣丞主簿這些佐貳官卻不可以,他們只能佐助州縣主官管理糧馬、緝捕、水利等事務。

 縣的佐貳官就是主簿縣丞,州之佐貳官為州同、州判,府之佐貳官為同知、通判,都是些屈居人下仕途不暢的職位。

 唯有地方三司這個地方最高衙署裡面的佐貳官,比如參政、參事、副使、僉事,具有三司佐貳官之性質,受三司派遣,守、巡一方,或專負某項事務之責,才算是有著不錯的前程。

 劉瑾這個建議,最噁心的地方就在於,將這些運司官員全部貶為下等縣佐貳官,他們也基本上沒有升遷的可能,既表明了朱厚照這位皇帝陛下的不滿,也等同於是滿足了士紳縉紳的要求,可以順利完成鹽政利益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