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

 衛所軍沉默著從峽谷中走了出來,幾乎個個渾身是血,但從他們整個人的氣勢中不難看出,這些活下來的衛所軍士,已經發生了某些變化。

 為首千戶跪倒在了地上,道:“啟稟中山侯,叛軍亂匪已經被全部剿滅!”

 “只是匪首趁亂逃了,還請侯爺恕罪!”

 匪首逃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畢竟當時他們全都殺紅了眼,看見頭戴紅白布條的叛軍,爭先恐後地就撲上去砍,哪裡還記得要擒殺匪首。

 湯昊“嗯”了一聲,沒有多說什麼。

 衛所軍將士見狀,一顆心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他們所有人的生死,可全都在這位中山侯一念之間。

 不知道過了多久,湯木這才匆匆趕來,身後還帶著兩個被捆綁的傢伙。

 “侯爺,這就是策劃此次叛亂的白蓮教妖人!”

 見此情形,衛所軍將士頓時面露愧色,沒想到最後還是要這些京軍出手。

 兩個匪首一見到湯昊,急忙跪倒在地上求饒。

 還不等湯昊開口詢問,二人就將事情經過說了出來,與青州衛指揮使高祿所說的一模一樣,他們正是被高祿聰縣衙大牢裡面提來出來,奉搞祿只命取莒州策劃白蓮教叛亂。

 事到如今,一切證據鏈全都齊全了。

 這也就意味著,湯昊可以大開殺戒了!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些小事要處理。

 湯昊看著這些衛所軍將士,冷聲道:“打掃戰場,掩埋屍體,叛軍掠奪的一應財物用以充當受難百姓喝陣亡將士的撫卹!”

 “這一次剿滅叛軍,是你們青州衛所軍的功績,當然你們放縱叛軍禍害青州百姓,這也是你們青州衛所軍的過失,本侯會如實上報朝廷,至於朝廷會作何處置,與本侯無關!”

 此話一出,衛所軍將士頓時大喜過望,直到此刻他們才終於反應過來,原來中山侯之所以逼迫他們前去剿滅叛軍,其實是給了他們一個將功補過得機會啊!

 這一刻,將士們全都心悅誠服第跪倒這地上。

 “多謝侯爺大恩!”

 “彆著急謝本侯,醜話說在前頭!”

 湯昊冷笑道:“其一,不要發生什麼因財物爭鬥的事情,這些都是給陣亡將士的撫卹以及受難百姓得補償,希望你們不折不扣地落實下去,否則本侯不介意送你們下去向那些無辜死難的百姓贖罪!”

 “其二,打掃完戰場後,立刻出兵清剿那些流竄各地的亂匪流寇,不要做什麼殺良冒功的事情,更不要趁機禍害百姓,本侯要是聽說了一起,那你們這近萬人都別想活著!”

 “這兩點,都聽明白了嗎?”

 面對中山侯的警告,沒有人敢不當回事,全都整齊劃一地給出了回答。

 但為首千戶還是不甘心,硬著頭皮追問道:“敢問侯爺,邊雄那個畜生……”

 聽到“邊雄”這個名字,衛所軍將士全都抬起了頭,滿臉希冀地看向湯昊。

 這一次,如果不是因為邊雄這個畜生,他們也不會平白無故地遭此大難,以致於自家親人還可能遇害!

 “放心!”

 “本侯一定會活剮了他!”

 湯昊輕笑一聲,隨即帶著五千戰兵徑直離去。

 這一次,他們的目標,不是登州水城,而是山東首府,濟南!

 與此同時,一封八百里加急公文風馳電掣一般送進了皇宮通政司。

 通政司不敢怠慢,這種八百里加急非常少見,一般除了有人造反割據之外,很少使用這種加急速遞!

 因為,八百里加急,這是跑死馬的速度!

 大明的公文傳輸靠的是四通八達遍佈全國的驛站網絡,一般每隔二十里就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註明“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按規定以每天三百里的速度傳遞。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傳送的速度可達到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可以達到八百里。

 傳遞這種緊急公文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這樣雖然不是千里馬,但每匹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八百里加急”專用來表示緊急情況下的信息傳遞。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流星。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這首詩說的就是驛站傳遞的及時高效。

 比如當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六天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當時的傳遞速度就達到了每天五百里左右!

 通政使張縉趕緊將人帶進乾清宮,這種八百里加急,只有皇帝才有權查閱處置。

 沿途官吏看到這個頭插紅翎、風塵滿面的信使,心中都是狂跳不止,都有一個念頭生出來:出大事了!

 此刻小皇帝朱厚照正在和三位朝堂真王日常閒聊,這是他近期比較喜歡的一種模式。

 文華殿廷議的時候,劉健、馬文升和張敷華因為立場問題,畢竟都是文臣縉紳,而且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所以難免會有所顧忌。

 到了這君前議事,當著皇帝陛下的面兒,三位碩德老臣就要輕鬆一些了。

 朱厚照最喜歡聽馬文升講話,因為這位天官老人那是真的什麼都敢講,也不怕什麼犯忌諱之類得。

 畢竟人家馬文升現在可是“祥瑞”,八十歲的碩德老臣,就算罵他朱厚照幾句,他朱厚照也只能老老實實地聽著,不敢有絲毫不滿之色。

 君臣四人主要商議的事情,還是鹽政改革一事。

 因為中山侯湯昊的下作行徑,致使朝廷不得不對鹽政進行改革,以湯昊所提的策略為基礎,出臺了一系列的新政策,主要就是以打擊運司貪腐、改善灶戶生活為主題,戶部尚書韓文與右都御史屠滽已經奔赴兩淮鹽場了,他們得一個個鹽場的去走個遍,親自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