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96章 血戰

 湯昊始終站在甲板面上。

 湯木和左一刀負責指揮戰鬥。

 他這位中山侯爺,此刻倒是閒了下來。

 小囡囡也察覺到了局勢不對,所以難免受驚害怕,下意識地躲在了湯昊懷裡。

 湯昊輕輕撫摸著她的小腦袋,溫聲安撫道:“不怕,都是一些雜魚罷了,傷不到我們的。”

 “大哥哥,我們為什麼非要跟他們打架啊?”

 在小女娃的認知裡面,還不知道什麼是家國大義,更不知道這些倭寇雜碎的所作所為。

 湯昊思索了片刻,還是開口給出了回答。

 “因為他們不能算是人啊,只能算是一群畜生!”

 “他們住在離我大明很遠的一個地方,中間隔著汪洋大海!”

 “在很多很多年以前,他們那個時候還很落後,那個時候中原朝廷不是叫做大明,而是叫做大唐,盛極一時,萬邦來朝!”

 “這些人就派遣了很多使臣來到我中原大唐,叫做什麼“遣唐使”,學習我中國文化,竊取我中國技術,從而回國之後帶動他們本國的落後局勢發展!”

 “從那以後,這個卑劣小國與中國來往從未斷絕,直到我大明立國以後,他們不思中國教化恩德,反而多次乘船前來大明沿海地區,燒殺劫掠無惡不作,甚至還把剛出生的嬰孩挑在杆頭,以沸水澆之,聽嬰兒哭叫慘號,以此為樂;這些畜生間間還相互賭博,猜孕婦肚子裡的孩子性別,然後剖腹驗證,胚胎遺骸堆積成小山……”

 聽到這兒,小囡囡嚇得臉色蒼白驚呼一聲,然後下意識地捂住了眼睛,驚恐到了極點。

 湯昊這才陡然驚覺,隨後狠狠給了自己嘴巴一下,急忙溫聲安撫起了小囡囡。

 此刻三軍將士都做好了戰鬥準備,正眼巴巴地看著那群不斷逼近的倭寇船隻。

 “準備!”

 湯木高聲喊了一句,戰船起錨,與對面那上百艘左右的倭寇船隊遙遙相對。

 嗚!

 一聲號角聲響起。

 倭寇吹響了號角,密密麻麻的戰船開始加速朝著大明戰兵這邊衝過來,或許是被兩軍的殺氣所感染,海浪在這一刻也變得更加洶湧澎湃!

 嗖!

 一支利箭從遠處激射過來,直接釘在甲板上,打的木屑紛飛!

 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短兵相接必有死傷,因此為了減少傷亡,開戰前先來一波箭雨,往往是許多將領的明智選擇。

 倭寇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這海洋戰場上面,弓箭更是雙方交戰不可缺少的遠程利器!

 倭國也有自己的弓箭,但比中國普通的弓箭大出許多。

 古代倭國人因為基因和營養問題,大多身材矮小,但他們使用的弓箭卻一點都不小,長達七尺三寸,叫做“和弓”。

 倭國境內手工業落後,加上畜牧業不發達,只能就地取材,用竹子和木頭來製作弓,因為材料的限制,所以和弓的射程一般都比較近,失去了射程的優勢,倭國人便著重於開發和弓的威力,把弓加長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和弓相對於其他的弓,除了長,在射擊方面並不遜色,甚至為了加強和弓的威力,倭國人採用了重型箭矢,和弓的穿甲能力在戰場上也成了敵人所懼怕的存在。

 昔年蒙古大軍遠征倭國的時候,蒙古右副元帥劉復亨在前線指揮進攻,日軍指揮官藤原景資趁其不備一箭射中了他的肩窩,劉復亨應聲落馬,主帥負傷使得蒙古大軍失去指揮,隨後兩軍陷入僵持之中,為了避免日軍偷襲,蒙古軍撤回戰船休整,這才遭遇了颱風而覆滅。

 抗倭名將戚繼光也對倭國和弓做出過評價,“矢皆重,弓皆勁,發皆不遠。不輕發,發必中人,中者必斃,故人畏之”!

 也就是說,近距離之下,倭國弓箭射程雖近但殺傷力十足,幾乎是中者必死!

 反倒是當時的大明弓箭僅僅只是佔了射程這個強項,其他地方竟然遠不如倭寇勁弩!

 戚繼光曾評價過:“弓軟矢輕,中者多生。倭夷被射中,常拍其臀,以為我辱。”

 後世有專家測試過,倭國和弓能夠在十五米的距離內穿透鐵桶,箭矢的瞬間時速則可以高達二百多公里!

 由此可見,和弓雖然大、不對稱,但比起影視劇中常見的中國弓,威力實在大得驚人,就如同穿甲彈一般的存在!

 但好在有其得必有其失,和弓的射程近,倭國人不到近距離不會輕易使用和弓,因為可能還沒射出去就被人家的長槍給捅了。

 但不管如何,倭寇的弓箭極具威脅!

 “小心!”

 湯昊喊了一聲。

 “倭寇的弓箭有古怪!”

 “這是倭國正規軍!”

 “舉盾防禦,不要輕敵!”

 連弓箭都準備好了,而且還知道戰前攢射箭雨襲擾,這不是正規軍是什麼?

 湯木和左一刀心中頓時一驚,立刻傳達軍令先行防禦,將士們隨即壓低了身子,並不急著反擊。

 倭寇這第一波弩箭只是試探,對距離和角度的試探。

 片刻之後,倭寇的箭矢集中朝著湯昊所在的四百料大船發起了攻擊。

 這艘福船是備倭都司僅剩可以出海使用的戰船,所以自然成了湯昊的旗艦,高大如樓,堪稱這個時代的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