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08章 帝危速歸

 琉球。

 尚真鼎力支持湯昊所言。

 甚至為了讓湯昊多留下一些戰兵,直接傾盡舉國之力召集能工巧匠,最後硬生生地湊出了一千人。

 當然,這一千個“能工巧匠”,也是相對而言。

 裡面還摻了不少濫竽充數之輩,比如某些酋長首領的子嗣,甚至就連尚真的小兒子尚志,都被他扔了進來。

 對此湯昊雖然很無語,但也選擇全部接收。

 畢竟要這批能工巧匠是去造船的,又不是帶著他們回國享清福的。

 人家都願意讓這些貴族子嗣去吃苦受罪,就為了搭上大明這艘鉅艦,湯昊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他反倒是樂得如此,將琉球跟自己綁在一起,對他本人而言有益無害,也有利於大明出海開啟海洋貿易。

 總而言之,琉球的識趣,這確實是一件大好事。

 湯昊也沒有吝嗇回報,直接留下了五百名戰兵,幫助琉球國訓練軍士,早日形成完備的軍隊。

 同樣的道理,琉球國脫離部落制度,成功向封建王朝轉型,擁有一定的武裝力量,在保家衛國的同時,亦可以護衛這條航線商路,對大明而言同樣是一件好事。

 對此,琉球國上下都對湯昊感激涕零。

 甚至為了徹底搭上這位大明中山侯,琉球王室將祖傳三寶劍,脅差“治金丸”、短刀“北谷菜切”,全都一口氣贈送給了湯昊。

 其一,湯昊率軍剿滅了薩摩國島津氏倭寇,庇護了山北國百姓子民,因此對琉球百姓而言有庇護之恩。

 其二,湯昊留下五百戰兵,專司負責琉球國建立軍隊訓練將士,對琉球國更是有輔庇建國之恩。

 其三,湯昊先前曾就琉球國發展一事,無償提點中山王尚真,給了琉球國擺脫落後貧瘠走上繁榮富強的一條明確道路,這毫無疑問乃是真真正正的天大恩德!

 正因為這三份恩德,琉球上下都視湯昊為恩主,同樣他們也存了交好這位大明中山侯的心思,所以才會送出王室祖傳三寶刀。

 畢竟,他可是大明中山侯,尋常金銀財寶,根本就不能打動人心,反倒是送過去後會引起人家的誤會,認為琉球國這是在羞辱他這位大明中山侯!

 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唯有天下罕見的至寶,而琉球國擁有的這種至寶,就是這祖傳三寶刀了。

 盛情難卻,那就接受!

 湯昊鄭重地收下了這三寶刀,又再次提點了一下尚真,關於琉球國以後的發展事宜,並且還將朝鮮貢獻濟州馬場給大明一事告訴了這位中山王,提點他若是再遇到什麼不可抗衡的外敵入侵,可以及時前去濟州馬場求援。

 得到這麼個答覆,尚真頓時喜不自勝,但心裡面也生出了些許不安。

 因為那濟州島可是朝鮮的疆土,而這濟州島唯一值得重視的地方,就是那座濟州馬場,盛產優良戰馬,一向被朝鮮王朝視為心頭肉。

 換句話說,他們吃飽了撐的,才會平白無故地將濟州島獻給大明!

 回想起這位大明中山侯雷厲風行的手段,尚真心裡面的不安就越發強烈了。

 朝鮮王朝的心頭肉,就這麼被大明中山侯給強佔了,這萬一自家疆土裡以後出現了什麼好東西,那大明是不是也要來上這麼一手?

 沒人知道,也沒人能做出保證。

 事實上,琉球國也好,朝鮮也好,南洋諸國也罷,他們之所以願意認可大明為宗主國,一方面是因為大明回饋的朝貢賞賜太過驚人,他們從中有利可圖;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大明宗主國確實擁有天朝上國的寬厚仁德,不會苛責他們這些藩屬國,也不會惦記他們這些藩屬國的寶貝。

 結果現在湯昊強行侵佔了朝鮮的濟州馬場,無疑是開了一個壞頭,勢必會引起各大藩屬國的不滿和忌憚,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湯昊也注意到了尚真的異樣,不過他也沒有多解釋什麼,而是率領將士和匠人們登船,正式踏上了歸途。

 五千戰兵出海,前後陣亡四百餘名將士,三千戰兵負責鎮守濟州馬場,五百戰兵留守琉球,此刻船隊上面僅僅只有一千戰兵,其中還有三百餘名傷員。

 但不得不承認,付出這些代價,自然是值得的。

 此次出海,三個目的,全部達成。

 其一,剿滅倭寇,沿海倭寇全部都被肅清,還一舉屠戮了倭寇盤踞的對馬島巢穴,經此一役,不說二三十年,至少十年之內,這些倭寇是決計不敢再次前往大明沿海劫掠襲擾了,他們也沒有這個膽子!

 其二,打通航路,此次出海的大小事件,小到戰兵在船上的暈船反應以及恢復時長等等,大到出海的航路航線與海洋風暴等等,都有左一刀的錦衣衛詳細記錄在案,而這將會成為大明水師出海的寶貴經驗,這條航路也被大明戰兵徹底掌控在手中。

 其三,強佔濟州馬場,朝鮮君臣對此已經服軟,哪怕他們派遣使者入明抗爭此事,結局也不會發生變化,大不了就是雙方扯皮一陣僅此而已,只要小皇帝不鬆口,朝鮮王朝最後就只能選擇割讓濟州馬場,換取他們那位李懌大王上位的合法性,拿到大明宗主國冊封李懌的誥命文書!

 三個目的全部達成,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勝利。

 不過湯昊卻怎麼都高興不起來,望著這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海,目光深邃且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