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28章 清河船廠

 第228章 清河船廠

 湯昊回到了東官廳大營。

 左一刀再次現身,還帶回來了那些珍貴資料。

 事實上,他先前確認湯昊不會有事後,就重新趕回了山東。

 畢竟此次大明戰兵返航,還帶回了琉球國的近千名匠人,這些人可還沒有安排。

 山東北清河船廠,這是大明著名造船廠,與南京龍江船廠、淮南清江船廠齊名。

 大明王朝的造船業,堪稱發展到中國古代造船業的頂峰。

 造船工場遍佈於全國濱江沿海各地,尤以江蘇、福建、湖廣、浙江等地最為發達,除民辦的以外,還有官辦的,可謂是百齊放。

 洪武年間朝廷規定:“如或新造海運船隻,須要量度產木、水便地方差人打造。”

 再加上永樂年間,雄才偉略的永樂大帝為了帶動永樂新政,力排眾議派遣鄭和出海下西洋,由此帶動了大明國內一場造船業發展的高潮時期,各地出現了一大批官辦船廠,其中最大的有南京的龍江船廠、蘇北的清江船廠、山東的清河船廠、福建的臺南船廠和東北的吉林船廠。

 其中規模最大效率最高者,莫過於南京的龍江船廠,隸屬工部都水司,佔地八千一百畝,龍江船廠設有工部分司,掌管督察;提舉司,負責造船業務;指揮廳,指揮生產。

 該廠的生產組織仿照大明城市居民的坊廂組織,按專業性質分為四廂:一廂制木梭櫓;二廂製造船木、鐵件及纜;三廂修補舊船;四廂製造棕篷等物。

 生產的合理組織和分工的嚴密,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這使得龍江造船廠成為了十四世紀末典型的作坊式軍用造船場,生產的艦船有仿古制的樓船、蒙衝、走舸、鬥艦,新創的有四百料戰座船、四百料巡座船、兩百料戰船、快船、叄板船、浮橋船等,一手打造出了鄭和下西洋的無敵艦隊!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宣德年間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活動的結束,華夏水師的海上遠征行動就此終結,自此以後大明朝廷實行越來越嚴格的海禁政策,造船業迅速萎縮,大明海上力量的發展也全面內縮。

 甚至為打擊海盜和民間走私貿易,明朝政府更加重視適和在近海使用的輕型船舶,大型船舶逐漸被淘汰、拆解,改造成為這種遮洋船和淺水船,專為內河漕運所用。

 比如這山東清河船廠,就是主要建造遮洋船和淺水船,專為內河漕運服務。

 說實話,眼下最好的選擇,無疑是那南京龍江船廠,奈何這龍江船廠地處南京,而且局勢太多複雜,湯昊也懶得再去南京那邊血洗一遍樹立自己的威望,與其如此不如就用這清河船廠。

 而且以後戰兵出海也會直接從這清河船廠出發,不會受到任何其他勢力干預,山東才是湯昊和朱厚照現在掌控的唯一一個疆域。

 “侯爺,山東這邊全都安置好了,清河船廠那些老匠師聽聞朝廷即將重啟清河船廠,也紛紛攜家帶口地重新歸來,經過統計可以造船的工匠達兩千人!”

 “兩千人嗎?”湯昊搖了搖頭,“這還遠遠不夠!”

 航線已經掌握,那接下來就是抓緊時間出海開展海洋貿易了,早一天開展海洋貿易,就能夠早一天獲利積攢家底。

 “這樣,你入宮告訴陛下,調集南京龍江船廠和淮南清江船廠的所有匠戶全部前去山東清河船廠,為他們登籍造冊,以後就是清河船廠的匠師,不必再承擔任何徭役賦稅,只用一門心思地造船即可!”

 “三個月內,本侯要看到足夠多的尖底海船,包括樓船、蒙衝、走舸、鬥艦等等,只要他們造的越多,得到的賞賜就越多,當然濫竽充數的後果他們心中也清楚!”

 聽到這話,饒是左一刀都忍不住為自家侯爺的大手筆而震驚。

 這是要集結三大造船廠之力,傾力打造戰船嗎?

 可問題是,造船的銀子從何而來?

 要知道一艘四百料的戰艦造價就高達七十五兩銀子,鄭和的寶船大約有五千料,造價遠高於小船,每艘約需兩千兩銀子,平均下來差不多船隻建造成本是一料二兩銀子!

 這還只是船隻建造成本,不包括那些人工費用和其他費用,怎麼著都得來到一料三兩銀子,如此計算下來,想要打造出一支四百料起步的百艘戰船艦隊,算上建造成本和人工費用等等那至少都得要十萬兩銀子!

 “侯爺,那這錢……”

 湯昊沒好氣地白了左一刀一眼,怒道:“你去問陛下伸手要錢啊!你問我幹什麼?”

 “這不是馬上又有一批貪官汙吏要被查處抄家了嗎?區區十萬兩而已,你太小看這些貪官汙吏的斂財本事了!”

 聽到這話,左一刀也露出了笑容。

 這還真是稀奇啊!

 難怪侯爺今日在早朝上面搞出這一手。

 合著是為了給打造艦隊籌措錢糧啊!

 左一刀行禮準備離去,湯昊卻突然起身跟了上來。

 “算了,我跟你一起去面聖,有些細節要交代陛下一二。”

 二人一路急行,直入乾清宮。

 朱厚照現在還有些餘怒未消。

 雖然他早就從湯昊口中得知,馬政跟鹽政相比,也好不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