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38章 鋼鐵!

 一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

 期間王文博等家主也各自回到了家族。

 相應地,他們付出了錢和人的代價。

 三十六家士族,每家五萬兩,中山侯瞬間成了百萬富翁。

 而且在這大明王朝的百萬富翁,那可是足以媲美后世的億萬富翁,畢竟銀子的購買力實在是太大了。

 就連小皇帝得知消息後,也想著打秋風,讓左一刀試探性地問了問湯昊,能不能勻一半回去填充內帑,然後不出意料地被湯昊給罵了回去。

 嗯,雖然這筆錢是“大風颳來的”,但是眼瞅著組建船隊在即,到時候要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湯昊自然不可能容許任何人動這筆銀子。

 在這期間,王顯文也帶回來了石墨。

 事實上,山東青島是中國石墨工業發源地,有“中國石墨之鄉”的美譽。

 因此有著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這些傢伙想找不到都難,湯昊只是給他們一個脫罪的理由和藉口罷了。

 緊接著,一車車的石墨被送入了鐵廠,然後在鐵匠的加工之下,變成了一個個耐高溫的模具。

 停工一個月,雖然鐵匠們不能再鍊鐵了,但是湯昊承諾的工錢卻是按時發放,甚至做到了按天發放,所以鐵匠們也不鬧事了,反而是對湯昊頗為敬佩,畢竟在這個年代能做到言而有信的好官,那可真是不多了。

 有了工錢,而且拿到了工錢,這才是匠人們真正在意的事情,所以他們對於湯昊的命令可謂是言聽計從,一車車石墨被送入鐵廠後,立刻就成了絕佳的耐高溫材料,成為了一座座高爐的內壁建材。

 一個月的時間,先前二十座鍊鐵爐全部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起而起的高爐,高達七丈,直插天穹。

 湯昊在劉大虎等一眾匠人的陪伴下,開始巡視起了這些高爐。

 這些高爐普遍高七丈五尺,高爐容積約二十多個立方米——比這個時代任何一座鍊鐵爐都大,是當之無愧的高爐!

 因為旁邊就是“石墨之鄉”,所以石墨不算什麼稀奇東西,只不過這個時代的人還不明白它的用處,這玩意絕逼是最好的耐火材料,至少湯昊現在只能使用它的這一個用途。

 其實若只是建造一座鍊鐵的小高爐,直接使用粘土築造,或者用紅磚砌都沒很大問題,關鍵是湯昊希望提高它的使用壽命,於是在高爐內襯中,使用了現代鍊鋼爐才用的高級耐火材料石墨,並且大幅度使用,就是希望這些高爐的壽命可以長久一些。

 除了高爐外,在這個月時間內,湯昊還指揮一眾匠人打造出了一個個大型風箱,以此提供充足的氧氣幫助燃燒,使得爐溫能夠達到預定值。

 然後就是坩堝鍊鋼了,這是比之炒鋼法更為先進的鍊鋼方式,可惜的是耐高溫的材料並不多見,好在湯昊成功找到了石墨。

 這些石墨經過粉碎然後被匠人們塑胎成型,放到窯子裡面高溫燒製十幾個小時,那就是石墨坩堝了。

 這從古至今的鍊鋼工藝,分為炒鋼、百鍊鋼和灌鋼三種。

 炒鋼實際上就是炒鐵,那炒鐵爐就能生產,只不過炒出的主要是熟鐵,還有少量中低碳鋼,質量很不穩定,既冷且脆。

 現如今大明軍中的制式火器,基本上全都是這些熟鐵製造,用不了幾次就會炸膛,當然不足為奇了。

 百鍊鋼用炒鋼作為原料,加熱後反覆折迭鍛打,或用數種成分不同的原料反覆迭鍛得到的,工藝複雜成本高,只適合製造寶刀寶劍,比如演義話本中一般出現的“百鍊刀”,那就意味著是把寶刀。

 灌鋼法在《夢溪筆談有記載:“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封泥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

 這三種工藝,都不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湯昊現在要的,則是坩堝鍊鋼,大規模工業級別的鍊鋼!

 事實上,坩堝鍊鋼春秋時期就出現了,在漢朝最為鼎盛,硬生生地支撐了大漢雄兵殺出了一個煌煌強漢,只是可惜坩堝鍊鋼法在南北朝失傳了,反倒是在印度得到長足發展,製造出了赫赫有名的大馬士革刀!

 高爐鍊鐵、大型風箱、坩堝鍊鋼……這些新鮮古怪的玩意兒,全都是劉大虎這些匠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東西,他們祖祖輩輩都沒有見過這麼鍊鐵的。

 偏偏人家想要這麼搞,而且該給的工錢還一分不少,所以就算鐵匠們心中再如何看不起湯昊,表面上還是恭恭敬敬的。

 這哪兒是什麼狗官啊,這分明就是財神爺啊!

 只要你願意給錢,別說什麼把鍊鐵爐給推了,你就算是把這萊蕪鐵廠給砸了,大家也敢跟著你幹!

 湯昊看著眼前這一切,眼中不斷閃爍著精光。

 “準備開爐吧!”

 “按照你們之前操作的步驟進行,千萬不要慌!”

 這鍊鐵鍊鋼可不是兒戲,要是出現了什麼意外,那都是上千度的高溫,直接人命就沒了。

 劉大虎可是一輩子的鐵匠,哪裡不明白這些道理,所以他安排的人手全都是經驗豐富的鐵匠,就算察覺到情況不對勁,也會第一時間選擇撤離。

 今天是第一次全程開爐,也是萊蕪鐵廠能否重新開爐開始生產鋼鐵的重大日子。

 所以不僅僅只是湯昊和一眾鐵匠,王文博等三十六家家主同樣趕了過來。

 他們來這兒不是想看別的,就是想看看這位大明中山侯,到底能不能搗鼓出些名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