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48章 悔恨

 錦衣衛詔獄。

 通政使張縉渾身是血地匍匐在稻草上面。

 錦衣衛指揮使牟斌滿臉惋惜地看著他,忍不住輕聲開了口。

 “張大人,何苦如此呢?”

 “你歷事三朝素有賢名,何必非要做出這些事情?”

 張縉慘笑了一聲,悽聲道:“不管緹帥信與不信,此事都並非本官做的。”

 “通政司乃是天子耳目喉舌之司,本官又怎會做出故意扣留奏章致使反賊作亂這等國賊行徑?”

 牟斌聞言眉頭一皺。

 他確實不相信此事是張縉所為。

 因為這個張縉確實名聲不錯,歷事三朝,始終一節,為官清正,是位出了名的賢才幹吏!

 不過上一次,張縉受到李東陽和劉大夏唆使,在黃興輔、朱懋恭等人算計中山侯的時候,出了一把力,極力請求皇帝陛下派遣中山侯湯昊即刻率軍前往青州平叛。

 事後皇帝陛下反應了過來,明白了自己和中山侯這是遭人算計,因此自然也盯上了這個張縉。

 不過從表面上來看,張縉的作為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有人造反作亂,朝廷自然應當立刻調兵遣將前去平叛,他不過只是順水推舟罷了,自然也算不上什麼過錯。

 因此那一次,皇帝陛下並沒有急著對這張縉動手,只是派遣廠衛暗中盯著此人。

 直到這一次,通政司內有人故意扣留兵部左侍郎熊繡奏章,致使軍情貽誤響馬賊造反作亂,皇帝陛下終於不再忍受,理所應當地懷疑到了通政使張縉身上,直接將其打入詔獄嚴刑拷問。

 上一次,張縉表面上沒有任何罪過,所以皇帝陛下也不好動手。

 但是這一次,分明就是有人故意為之,那張縉這個通政使自然脫不了干係。

 然而經過一系列嚴刑拷問後,張縉卻是始終沒有鬆口,而且看他這態度架勢,好像對此事當真不知情。

 一時間,牟斌不由有些犯難。

 他思索片刻之後,還是問出了一個問題。

 “張大人,上次你為何要推波助瀾,算計中山侯?”

 聽到這話,張縉沒有回答,而是選擇了沉默。

 “據錦衣衛探查得知,昔年那劉大夏曾對你有提攜舉薦之恩,對吧?”

 “你上一次之所以這麼做,到底是不是受那劉大夏唆使?”

 “或者我們敞開天窗說亮話,劉大夏、李東陽這些湖廣鄉黨,究竟有沒有參與勾結倭寇走私謀利一案?”

 張縉聞言身子一顫,還是沒有回答。

 他該如何開口?

 劉大夏和李東陽對他可是有著提攜之恩啊!

 仕途提攜之恩,重於泰山,不是那麼好還清的。

 他張縉為官至今,從未做過任何違法亂紀的事情,可就是因為那一次的錯誤選擇,結果招致了皇帝陛下的忌憚與猜疑,給今日這場無妄之災埋下了禍患。

 不用懷疑,此事過後,他張縉就算沒有被罷官,仕途之路恐怕也會就此斷絕了。

 所以,沒什麼好說的了。

 張縉只想做個堂堂正正的人,僅此而已。

 “緹帥不必再問了。”

 “張某隻求一個問心無愧,僅此而已。”

 得到這麼個答案,牟斌也忍不住有些動怒。

 “好一個問心無愧!”

 “但你張縉想過沒有,那些混賬侵吞國利貪腐受賄,難道就是對的嗎?”

 “真是愚不可及,你就等著……”

 話音未落,一人匆匆趕了過來。

 “大人,東廠那邊傳來消息,人已經找到了。”

 “此人是正五品的通政司參議,得知事發後已經畏罪自殺,獨自承擔了罪責。”

 “另外東廠傳來消息,將張縉轉為右副都御史,專司督察水道運糧,同時兼任剿滅淮南盜,即刻離京不得有誤!”

 牟斌聽後暗自咋舌,皇帝陛下連個太監都不派來,就給了一道口諭,顯然是對這張縉意見很深吶。

 而且從大九卿之一的通政使,貶為右副都御史,這個懲處也不可謂不重,至少這張縉若是以後做不出什麼出彩的政績,那他這輩子就會止步於此了。

 “張大人,都聽見了吧?”

 張縉艱難地硬撐著起身跪倒在地上,然後恭恭敬敬地叩頭謝恩。

 “罪臣張縉……接旨!”

 與此同時,乾清宮內。

 朱厚照還是很不爽利。

 “區區一個正五品官員,他是瘋了還是傻了,才會做出扣留奏章這等殺頭大罪?”

 “大璫,楊師,你們說說,這到底是何人所為?”

 陳寬沒有吭聲,因為楊廷和在場,他沒必要開口。

 楊廷和思索了片刻,最後給出了一個模稜兩可的回答。

 “陛下,此人既然畏罪自殺,那就意味著線索到這兒就全斷了。”

 “而且其背後勢力能夠做到讓一名正五品的官員以自殺承擔罪責,那麼自然不容小覷,甚至是……眾多勢力。”

 “眼下直隸有叛軍作亂,京師上下人人自危震動不安,臣以為還是莫要再節外生枝的好。”

 楊廷和是朱厚照的帝師,這麼多年教導下來,他自然瞭解朱厚照的脾氣秉性,說白了朱厚照就是咽不下這口惡氣,還想著讓廠衛繼續追查,甚至做出興大獄之舉。

 朱厚照聽了楊廷和的勸諫,也不由皺了皺眉頭。

 響馬賊叛亂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朝廷就算想要隱瞞消息也壓根瞞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