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63章 藩禁

 大殿之中,討論激烈。

 除了中山侯所提到的生育率外,群臣還就此想到了其他方面。

 比如新任刑部尚書王鑑之提出的犯罪率,無疑得到了群臣的一致認可。

 這些大明宗室的犯罪率,那可是一直居高不下,偏偏因為其宗室身份,朝廷顧忌到天家臉面和皇室威望,所以不得不硬著頭皮昧著良心冷處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除非是這些宗室成員犯下了什麼不可饒恕的大罪,其他小事基本上都是小懲大誡。

 可是這樣一來反倒是助長了這些宗室成員的囂張氣焰,他們搶劫、詐騙、偷盜、私鑄、故意殺人等無惡不作,給地方百姓、朝廷管理統治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尤其是執掌天下刑罰的刑部,更是因此而頭疼不已。

 現在得了這麼好的一個機會,新任刑部尚書王鑑之哪裡肯放過,直接就慷慨陳詞,希冀著將這個司空見慣的刑部難題給徹底解決掉。

 “陛下,諸位,太祖高皇帝制定了英明的王府教育體系,遴選朝中賢才出任文武雙相,他們以儒者風範來教授諸王,王府長史司總管王府大小事宜,凡請名、請封、請婚、請恩澤及陳謝、進獻表啟、書疏,長史為王奏上。”

 “更為嚴重的是,一旦各親郡王犯了較嚴重的過失,皇帝陛下就會責問、懲罰王長司,這也促進了王府官員的盡職盡責,其它的如典善、紀善、典儀、工正、伴讀、教授等官都有各自明確的分工和責任,從而促進王府教育機構的有效運轉。”

 王鑑之話鋒一轉,略顯有不敬之語。

 “然而永樂之後,藩禁措施大力加強,這使得宗室子弟沒有機會再入仕途,其從教的積極性日益變淡,為藩府宗室教育的沒落埋下了禍根。”

 “於王府官員而言,大明初期的王府官員可以任中央要職,並和朝官更互除授,經朝廷嚴格選拔,王府教職人員大多是品行學術兼優的宿儒老生,他們文化素養較高,再加上朝廷輔以問責制度,所以能夠盡心盡職從事教育事業,因此王府官也得到朝廷的賞識信任,形成頗為穩定的大好局面。”

 “但自天順朝開始,隨藩禁的日益加劇,王府官員的選任發生巨大變化,因為官員一旦進入王府為官,一生都不能升遷,仕途之路自此被阻隔,在這種情況下,王府官員便失去了先輩所擁有的責任心和積極性,他們大多精神懶散,行為荒誕,碌碌無為度過一生,另外在進士不願擔任王府官的困境下,朝廷只能選庸劣之才充任之。”

 “如此一來,這一不成文的選官制度,直接就造成了王府官員整體上的才學淺薄、素質低下,阿諛奉承、翫忽職守、老態龍鍾之輩更是多見,更為嚴重的是其中某些人藉助職權斂財傷民,忽視國家法律,這就嚴重阻礙了王府官對宗室子弟的正確引導教育。”

 王鑑之此話一出,在場頓時鴉雀無聲。

 實在是他這話說得太過直白了一些。

 這就好比之前的運司遴選制度,誰都知道那鹽場運司是汙穢貪腐之地,所以官員們為了潔身自好,又或者說為了以後的仕途前程,都不願意去這汙穢之地佈政為官。

 那麼同樣的道理,這王府官員與運司官員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旦去了各地王府為官,那這輩子幾乎都會陷進去,沒有任何升遷仕途可言,別說什麼意氣風發的正科進士了,就算不是進士出身的官員,都不願意去這種地方為官!

 正科進士可入翰林院,熬幾年就可入東宮,或者說外放為地方長官,去哪兒不比去這王府為官好?

 再者這些個藩王子弟一個個的全都是些囂張跋扈、目中無人之輩,教授他們進學修德,人家壓根就不樂意學,而且還不能打罵責罰,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傻子才願意去做。

 此外,一旦宗室成員犯下什麼罪過,朝廷還會率先問責王府官員,連帶著受到牽連!

 所以,不管怎麼說,官員不願意前去王府為官,那確實是有道理的。

 不過你王鑑之這麼堂而皇之地說出來,群臣臉上就有些掛不住了。

 人家畢竟是大明宗室,皇帝陛下就在面前,你這麼直白地說出來,不是在指責文臣縉紳懷有私心,不願意為國朝分憂嗎?

 果不其然,朱厚照臉色立刻就沉了下去。

 “什麼叫做“不成文的選官制度”?”

 “朕怎麼不知道朝廷還有這種制度?”

 “進士就不可前去王府為官嗎?這是哪個混賬定下的規矩?”

 皇帝陛下勃然大怒,群臣頓時噤若寒蟬。

 湯昊在一旁陰陽怪氣地嘲諷道:“陛下,進士可是精英中的精英,哪能放到王府裡面去蹉跎人生呢?”

 “王尚書不是說了嗎?自天順以後藩禁措施愈發嚴格,這文臣縉紳把持朝政之後啊,但凡有點前途的新科進士,那可都是他們的潛力後輩,自然要大力培養,熬熬資歷就可以步入朝堂了,怎麼可以丟去王府浪費青春呢……”

 聽到這話,楊廷和目光不善地看向一眾文臣,尤其是內閣首輔楊廷和和吏部尚書王鏊。

 王鏊感受到了皇帝陛下那不善的眼神,心中忍不住對湯昊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