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66章 背刺

 

說到底,張太后真正擔心的,還是天家易主!

 

畢竟靖難之役的教訓就擺在面前,皇帝此刻卻想引宗室藩王入朝,給他們重新掌權的機會,換做是誰恐怕都會心生不安!

 

“他們沒有這個膽子去反噬天家,也沒有這個機會!”

 

湯昊面容平靜,道:“藩王一旦入京,就會立刻被錦衣衛和東西二廠給盯著,若是膽敢做出什麼勾結朝臣圖謀不軌之舉,廠衛就會立刻將其拿下,然後該殺的殺該廢的廢,沒什麼好說的。”

 

“太后娘娘擔心的,無非就是天家易主,可是娘娘想過沒有,藩王宗室被禁錮在地方上面,就是一頭被關在籠子裡面的老虎,他們沒有實力與天家爭奪皇位,但是他們可以爭奪百姓血食。”

 

“與其任由這些藩王宗室在地方上面禍害百姓,不如把這一頭頭老虎給放出籠子,誰敢張牙舞爪心懷異心,那就砍死便是,留下那些聽話的宗室藩王,輔佐皇帝陛下中興大明,何樂而不為呢?”

 

“娘娘方才也說過了,這些藩王宗室已經失去了兵權,就算給他們一些決策權和議論政權又猛能如何?他們沒有行政權,自然也沒有掌控兵權的機會,就算當真心懷異心,難道還能說服滿朝文武擁戴他竊取皇位嗎?不可能的!”

 

“再者,自從天順之後,文臣縉紳把持朝政,推行愈發嚴苛的藩禁政策,明顯就是故意打壓宗室藩王,二者之間本就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陛下引宗室力量入朝,朝堂之上才會多出一股新興勢力與文臣縉紳抗衡,打破他們對朝堂的掌控封鎖!”

 

這些道理,張太后難得聽明白了。

 

不過她還是難以理解,或者說不能接受藩王宗室重新掌權。

 

“哀家記得你們不是把都察院收入麾下了嗎?那為何朝堂之上還是文臣縉紳的一言堂?”

 

“因為都察院的御史言官,同樣是出身士紳縉紳,說一千道一萬也難免會有私心存在!”

 

湯昊嘆了口氣,解釋道:“就好比朝廷讓一個御史去追查他親眷所犯下的罪行,自己人查自己人,最後還能查出來個什麼?”

 

“朝廷安穩運行的正常模式,應當是朝堂之上有兩三方勢力互相角力,即便會有明爭暗鬥,但只要皇帝能夠壓制得住,那就足以確保江山穩固!”

 

“然而現如今的大明朝堂,卻是文臣縉紳的一言堂,即便他們內部也有爭鬥,但終究是一致對外的,比如對宗室藩王的打壓,比如對武將勳貴的壓制,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現如今的大明朝堂,不但畸形而且可笑,陛下想要收回權柄,就只能重用宦官閹人,然而宦官閹人一旦獲得滔天權勢,禍國殃民的例子歷朝歷代都是屢見不鮮,正因為如此才不能給這些身體殘缺之人執掌大權。”

 

“想要朝堂恢復正常,就必須引入新興勢力抗衡文臣縉紳,武將勳貴短時間內根本就成長不起來,那麼就只剩下宗室藩王了,他們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為什麼不可以用呢?”

 

“待到武將勳貴成長起來了,足以與文臣縉紳分庭抗禮了,皇帝陛下可以做到言出法隨口含天憲了,直接抓住某個宗室藩王的過失將宗室勢力逐出朝堂即可!”

 

“陛下現在需要錢糧,也需要人手,更需要時間!”

 

湯昊苦口婆媳的一番解釋,終於讓張太后看清了眼下的大局。

 

不過婦道人家就是婦道人家,她始終放心不下宗室掌權,始終擔心天家會易主。

 

“可是藩王難道就會答應嗎?”

 

“他們豈會看不出自己這是被利用了?”

 

朱厚照忍不住插嘴道:“母后多慮了,到時候他們答應也好不答應也罷,都擋不住大勢所趨!”

 

“其實宗室帶來的隱患,父皇曾經就考慮過解決,奈何最後不了了之。”

 

朱厚照這句話並沒有說完整,那是出於對他親爹弘治皇帝的尊敬。

 

這弘治年間,藩王宗室日子簡直不要太滋潤。

 

因為弘治皇帝是位聖君,所以對待宗室也是好得出奇。

 

但凡宗室開口叫苦哭窮,弘治皇帝便大方地給錢。

 

但凡宗室向朝廷索要田地,弘治皇帝也是大手一揮說給就給。

 

弘治皇帝這“聖君”之名可不是白來的,至少他贏得了大明天下所有權貴官員的一致認可。

 

至於最底層的百姓,有多少人因此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因此妻離子散,關中興聖君屁事!

 

湯昊緊接著給張太后普及了一下數算嘗試,從太祖二十六子開始計算起,一直計算到了先帝爺的兄弟這一脈,甚至都不是以方數恐怖增長,而是最簡單的倍數,但是這麼算下來,宗室人口都已經達到數萬人了。

 

張太后耐著性子聽完,然後掰著手指頭算了一會兒,發現根本就算不過來!

 

這樣只增不減的宗藩制度,總有一天朝廷再也無法負擔龐大的宗室開支,大明王朝會硬生生地被宗室俸祿給拖垮!

 

一想到這兒,張太后就有些不寒而慄。

 

難怪湯侯和皇帝一心要改革宗藩措施,這要不改革的話,只怕大明過不了多久就要亡了!

 

“他們怎麼這麼能生孩子?”張太后皺眉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