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79章 主動請纓

“你要親自去?”

 

朱厚照難以置信地看向湯昊。

 

“為什麼?”

 

“你明知道眼下局勢不容有失!”

 

皇帝陛下本能地就想否決這個提議。

 

因為現如今的朝堂局勢,實在是太過兇險了一些。

 

正是這個該死的野人,提議解除藩禁引宗室力量入朝,對抗文臣縉紳。

 

朱厚照是真的聽進去了,也是真的鼓起了勇氣,嘗試著駕馭甚至是掌控這兩股力量,讓他們的爭鬥處於一定的控制之中,不會徹底攪得朝堂大亂。

 

然而,朱厚照心中清楚,如果他駕馭不住,如果他這位皇帝陛下玩脫了,那大明王朝將會面臨史無前例的空前危機!

 

好在有野人一直陪在身邊,他甚至連清河船廠都交給了左一刀鎮守,只為了眼下這場大局。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你明知道那朱宸濠密謀造反,這個節骨眼上你還要離京?!”

 

朱厚照厲聲怒斥道,他想不明白為什麼野人會如此衝動。

 

“究竟是為了什麼?”

 

“野人,你為何對那倭國懷有如此之深的敵意?”

 

為什麼嗎?

 

湯昊聞言一怔,他並不意外朱厚照可以看出來這一點,他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為什麼會對倭國抱有如此之深的敵意?

 

但凡是個漢家兒郎,都永遠不會放過這些雜碎!

 

湯昊沉吟了良久,最後換了一種朱厚照可以理解的說辭。

 

“昔年以鐵腕著稱的太祖高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武力解決倭寇問題,當時駐防福建的名將周德興也表示,“集水師於澎湖,乘北風而進,旦夕可滅倭奴也”,不過那時的大明北有殘元未滅、南有五溪蠻亂,考慮到忽必烈折戟沉沙的前車之鑑,太祖高皇帝最終選擇了運用外交途徑來解決中日爭端。”

 

“洪武二年,大明外交使團抵達倭國九州島,傳達太祖爺“如必為寇盜,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的戰爭威脅,可惜的是,大明的國書在還未抵達京都之前,就被盤踞九州的倭國南朝懷良親王給截留了。”

 

“這懷良親王是倭國後醍醐天皇的兒子,為人剛愎自用,他對明朝國書中“四夷之君長”、“酋帥”等輕蔑的言辭頗為不滿,隨即處決了使團中的主使吳用等五人,還拘禁了副使楊載和吳文華達三個月之久,太祖爺的第一次招降以失敗告終。”

 

“在此後的十餘年裡,大明始終誤以為這懷良就是“倭國國王”,為此太祖爺還拒絕了倭國北朝足利氏,從洪武七年就年開始連續六年進獻的誠意十足的朝貢,因為太祖爺眼裡,足利氏不過是區區一個軍閥,泱泱大國豈能與亂臣賊子建交。”

 

“所以終太祖爺一生,大明都始終以懷良親王為談判對手,要求倭國政府制約襲擾無度的倭寇,然而懷良親王所代表的南朝在倭國內戰中始終處於弱勢,鉅額的軍費開支和控制地域貧瘠的物產,令他們根本就無力處理倭寇的問題,因此倭寇對大明的滋擾始終沒有中斷,雙方也沒辦法達成一致。”

 

朱厚照臉上充滿了不解,他不明白此刻野人說的這些,跟野人痛恨倭國有什麼關係!

 

“這之後太祖爺已經對倭國國內的政局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位自學成才的“馬上天子”甚至填了一首樂府詩倭扇行,以表達對這個流氓政權的鄙視,太祖爺在詩中不僅指責倭國政府“國王無道民為賊,擾害生靈神鬼怨”,更嘲笑懷良親王“君臣跣足語蛙鳴,肆志跳梁於天憲”,不過即便如此太祖爺並沒有興趣去改造日本。”

 

“因此,雖然他感嘆“今知一揮掌握中,異日倭奴必此變”,但最終還是接受了懷良國書中“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拯黎庶之艱辛”的建議,將倭國劃歸大明“十五不徵之國”之列。”

 

朱厚照耐著性子聽下去,可是他終究還是忍不住了。

 

“野人,你究竟想說什麼?”

 

“這些都是洪武往事,跟你痛恨倭人又有什麼關係?”

 

湯昊神情恍惚地抬頭看向朱厚照。

 

“太祖爺說過,今知一揮掌握中,異日倭奴必此變!”

 

“而我曾經夢到了,倭國入侵華夏,生靈塗炭的場景。”

 

聽到這話,朱厚照頓時怔住了。

 

倭國入侵華夏?

 

這怎麼可能?

 

區區撮爾小國,彈丸之地,他們怎麼敢的啊?

 

“這些雜碎在我華夏境內執行了“三光政策”,殺光、燒光、搶光!”

 

“他們所過之處炮製出了一場場慘無人道的慘案大屠殺,他們用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留下了一個個屍坑,血流如河,屍積如山!”

 

“除了屠殺之外,他們還以女幹虐婦女為樂,他們不分晝夜對婦女進行女幹辱,有的婦女甚至在一天內被女幹了好幾次,有的姿色不錯的甚至是被這些雜碎排著隊輪女幹辱,他們這是故意不分晝夜,故意絲毫不給這些婦女喘息的時間,還有的女子不堪忍受這些雜碎的折磨自盡而亡”

 

“他們還抓走這些婦女充當軍妓,我華夏女子有數十萬被這些雜碎抓走淪為軍妓,她們沒有絲毫人權,在這些雜碎的軍營裡面,每個人每天要忍受平均將近四百個倭國雜碎的折磨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