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86章 倭國局勢

 

原來大明使團離開之後,馬永和鄧伯顏就率領兩千戰兵,成了大內義興的僱傭軍。

 

足利義稙,也就是足利義材,終於忍耐不住了,想要聯合大內氏,立刻反攻京都,奪回他那被奪走的幕府大將軍位置。

 

事實上,足利義材這個傢伙,自從逃亡在外後,就多次憑藉自己十代幕府大將軍的身份召集追隨者,試圖反攻京都奪回大位。

 

比如足利義材前往越前國受到朝倉貞景的庇護,改名義尹。同時得到了畠山尚順畠山政長之子的支持,一起進軍京都,又有延歷寺、根來寺和高野山僧兵的呼應,一時進逼近江國,但在近江坂本遭六角高賴的擊敗,逃往河內國時又為細川政元所敗,足利義尹只得逃往周防國,投奔在應仁之亂中曾支持父親義視的大內氏,寄居大內義興的門下。

 

大內義興也是個梟雄人物,大內氏通過與大明王朝勘合貿易的利潤,早就成長為了本州島的西部霸主,大內義興之所以選擇收留足利義材這條喪家之犬,也是看中了他曾經幕府十代將軍的身份,而且足利義材是被后土御門天皇親自任命為將軍的,所以他這個喪家之犬還是有幾分含金量的。

 

手握足利義材這個正牌將軍,再加上大內氏強橫的家族實力,大內義興未嘗不希望進軍京都,學一學那細川政元,做幕府的實際掌權者,甚至是開創出一個大內幕府。

 

不過大內義興遠比足利義材更具備戰略眼光,他敏銳地察覺到現在還不是進攻京都幕府的時機,哪怕有兩千大明精銳戰兵助陣,可細川氏又不是什麼阿貓阿狗,一旦掀起了戰爭,大內氏只怕會瞬間陷入泥潭。

 

再者大內義興對馬永和鄧伯顏率領的兩千大明戰兵,也是心生提防之心,暗中防備有加,並不怎麼信任。

 

直到一個天賜良機終於出現,那就是廢立將軍操控幕府的一代梟雄細川政元,竟然被其家臣香西元長給暗中謀殺了!

 

其殺人的理由,是關於原本作為嫡子迎來的細川澄之,和細川一族完全無關的細川澄之繼承一族的反對論根深蒂固,細川政元自己也逐漸後悔,導致了迎來細川家庶流的細川澄元作為新的嫡子。

 

但是輔佐細川澄之的細川元長因此權力掃地,輔佐細川澄元的三好之長在細川家的權勢卻強大了,而且細川之長還介入起贊岐國的政治,導致贊岐出身的細川元長十分憎恨細川政元,另外細川政元的多問題的傾向也使細川元長對將來不安,這些因素都成為香西元長想擁立細川澄之、自己當權的推手,暗殺事件隨之發生。

 

細川政元遭到暗殺,細川氏陷入內訌永正錯亂,大內義興和足利義材立刻就意識到這是個反攻京都的大好機會,所以二人立刻聯合中國地方和九州的大名進軍京都,並得到細川高國等人的支持,率領大軍殺向了京都所在地。

 

也就是說,此刻的倭國徹底陷入了內戰之中,而且馬永和鄧伯顏這兩個傢伙還扮演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一眾將領看過情報之後,都是神情古怪。

 

這事兒吧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你說那大內義興是個人物吧,結果他偏偏帶著馬永和鄧伯顏的戰兵一起去了,所以這最後真正掌控倭國京都之人,那還真是不太好說了。

 

你說是他個蠢貨吧,人家知隱忍懂大局,一直都在暗中積蓄實力等待機會,只等機會一到立刻就選擇了出手,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

 

說一千道一萬,恐怕連大內義興自己都沒有想到,他早有防備的兩千大明戰兵,會徹底粉碎掉他的宏圖霸業!

 

“侯爺,當立刻出兵!”

 

湯木沉聲道:“倭國內戰才是我們最好的機會,一旦那大內義興徹底掌控了京都,到時候可是個不小的麻煩。”

 

這句話說得很直白,也很簡單。

 

現在倭國內戰,前代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材率領大軍反攻京都,進攻現在的幕府足利義澄,其結果就是倭國地方大名要麼選擇加入戰爭,要麼選擇按兵不動坐觀局勢。

 

換句話說,現在的倭國是陷入了內戰無序狀態,這對明軍而言無疑是最好的機會。

 

如若繼續拖延下去,等到大內義興殺入了京都,支持那足利義材復辟再次成為幕府將軍,然後以幕府之名統管天下,明軍這個時候再進攻倭國,難度上升得不只一星半點。

 

這些道理,湯昊自然也明白,所以他立刻下令出海,直奔倭國而去。

 

從濟州島到倭國,其實路程並不算遠。

 

湯昊這麼急切的原因,除了湯木的分析之外,他更擔心馬永和鄧伯顏這兩千將士的安危。

 

大內義興這種梟雄人物,一旦真正殺入了京都,擁立足利義材重新復辟成為幕府將軍,那麼這個傢伙的下一步,絕對就是對馬永和鄧伯顏這兩千戰兵動手了!

 

大內義興是想做那細川政元,想將足利義材變成傀儡,廢立將軍操縱幕府,成為倭國的無冕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