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96章 收尾與京師

 

“此外他最多任職一年,就會退下來,將位置交給張永了。”

 

這或許是最好的安排。

 

畢竟張永資歷尚且,進司禮監不足一年就成為掌印太監,對他而言不是什麼好事。

 

畢竟宮廷裡面,最是看重後臺和資歷。

 

張永後臺是有了,但是他差了些變通和手段,所以只有通過資歷來彌補。

 

二人簡單交流了一下信息,湯昊也戛然而止,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

 

他看向了武定侯郭勳,這個名義上的武勳第二人,此刻因為常年養尊處優,已經有些發福了。

 

“郭胖子,減減你身上這身肥膘,不然本侯出征北虜的時候,你連馬都騎不動!”

 

“哈哈哈侯爺教訓的是,卑職回去就減肥!”郭勳訕笑著回答道。

 

他很清楚自己的權勢來自於何人,更別提當年他因為被誣陷而打入詔獄,正是中山侯湯昊出手把他撈了出來,而且還官復原職。

 

所以不管怎麼說,郭勳都對湯昊忠心耿耿,擺明了自己的身份立場!

 

緊接著湯昊看向了下一人,魯藩歸善王朱當沍,也是此次的駐倭大使。

 

說起來,這也是湯昊的意思。

 

他派人回國彙報戰況的時候,帶了一封密信給皇帝朱厚照,大致交代了一下針對倭國的殖民計劃,以及駐倭大臣和駐倭大將軍的人選。

 

駐倭大臣這個比較簡單,肯定是選個文臣嘛,而且還得是朱厚照的心腹文臣,所以湯昊沒有提及人選,一切全憑朱厚照自己的心意。

 

畢竟湯昊是武勳,不是什麼權臣,要時刻擺正自己的身份。

 

你連文臣任命都敢插手,這是在教皇帝陛下做事嘛?

 

誅九族警告

 

至於駐倭大將軍,湯昊偏偏舉薦了朱當沍。

 

原因很簡單,無非就那麼幾個。

 

其一,朱當沍是宗室子弟,所以他永遠不可能背叛大明。

 

其二,朱當沍是個人才,驍勇善戰,武藝不俗,由他統帥兩萬戰兵足以鎮壓倭國境內的一切叛亂了。

 

其三,朱當沍這個宗室身份運用得好,也有利於對日後進行佈局,那就是分封藩王到海外立國,為大明永鎮山河!

 

不過正因為朱當沍的宗室身份,所以略顯敏感。

 

畢竟這個駐倭大將軍可是手握重兵,兩萬戰兵精銳又不是擺設,一旦皇帝朱厚照對此生出異心,只怕不會給朱當沍這個機會。

 

好在朱當沍能來,那就證明皇帝朱厚照做出了決斷,沒有辜負湯昊的一番苦心。

 

緊接著最後這位駐倭大臣,湯昊就不認識了,經過陳寬的介紹,他這才知道此人叫做梁儲,是朱厚照做太子時的東宮講師,換句話說就是朱厚照的東宮舊臣,名義上的半師。

 

嗯,朱厚照的心腹舊臣,不出所料。

 

雙方各自見過面,湯昊也不急著回京都,畢竟這些人剛剛乘船出海疲憊不堪,先休整一日再說。

 

夜晚宴會上面,眾人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好不熱鬧。

 

結束之後湯昊留下了陳寬、梁儲、朱當沍三人,有些話要交代他們。

 

首先第一個,那就是詢問京師局勢。

 

從陳寬口中得知,湯昊離京之後,朱厚照按照他的提醒,立刻著通政使司開辦大明新報,專門給老百姓看的報紙,結果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等開啟民智的行為無疑就是要斬斷士紳在地方上的統治根基,所以他們堅決反對。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這報紙上面寫明瞭某地受災,朝廷撥出了五十萬災銀,那麼老百姓得知後心裡面大概就有了個數,按照士紳縉紳以往的默契手段,那自然是層層搜刮,最後到災民手裡面的災銀別說五十萬了,開棚給他們施捨幾天的清粥那就算是不錯了。

 

但是這報紙辦了之後,數目清晰明確,通政司還要在州府建立分部,那這災銀到了什麼地方、經過了誰的手、什麼時候抵達災區,也都會全部清晰明確地報道出來,如此一來士紳縉紳還怎麼趁機貪腐搜刮銀兩?

 

這分明就是斷人財路啊!

 

再比如這個地方受災了,皇帝陛下有仁德之心,下令減免災區今年的賦稅,那報紙一刊登出來,經過通政司那場宣政吏告訴老百姓,那老百姓就會感念皇帝陛下的大恩大德,今年咱們不用繳納賦稅了,這讓地方士紳和地方官員怎麼巧立名目繼續搜刮民脂民膏?

 

這還是斷人財路啊!

 

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以往鄉野之間那都是士紳掌控,他們有文化有見識知律令明大理,所以一般鄉野村民爆發矛盾時,這些所謂的士紳族老其實就充當了裁定人的角色,他們說怎麼做鄉野村民就會怎麼做,不敢質疑也不敢反抗,這就是所謂得讀書人幫助朝廷教化子民。

 

然而著報紙一旦刊登出來後,老百姓就會了解大明律令了,他們就會知道自己究竟錯沒錯,知道對方應該受到怎樣得懲處,心裡面對律令有了模糊概念之後,這些鄉野村民再發生了矛盾,下意識地就會去官府縣衙,而不是聽從士紳鄉紳的意見!

 

換句話說,這就是對士紳讀書人統治力的破壞和動搖!

 

所以辦報紙得消息一出,士紳縉紳頓時怒了,瘋狂彈劾通政使叢蘭,並且進言勸諫皇帝陛下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