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300章 興王朱祐杬

“本侯曾經說過,不管是誰將領也好軍士也罷,只要肯為了大明悍不畏死地征戰沙場,他們該得的軍功賞賜一樣都不會少!”

“說起來,獨眼雷說的也沒錯,這麼多年下來,你們這職位確實該升一升了,放心就是,本侯自有決斷!”

得到了湯昊的親口許諾,眾將頓時大喜過望,然後紛紛起身向湯昊敬酒。

一場大宴喝到最後,不知有幾人醉倒在宴會上面。

宴會結束之後,湯昊被左一刀扶著回到了房間。

左一刀同樣赴宴了,但他並未飲酒,因為他是錦衣衛,所以不能在此刻飲酒。

湯昊坐下之後,雙眼立刻恢復了清明。

“一刀,今日宴會上面的這事情,你怎麼看?”

左一刀聞言沉吟片刻,隨後試探性地回答道:“想來這麼多年的數次征戰,雷雄、安國他們只得到了財物賞賜,官職爵位卻始終不見蹤影,心裡面多多少少都有些怨氣。”

“倒也是正常的事情,畢竟將士為了大明拋頭顱灑熱血,卻不能封侯拜將,任誰都無法接受。”

聽到這話,湯昊滿臉狐疑地看著左一刀。

“你能說出這番話來,倒是出人意料。”

左一刀可是錦衣衛啊!

皇帝陛下的親近心腹。

偏偏他表達出了對朝廷的不滿!

左一刀無奈苦笑,攤了攤手。

“卑職這是喝多了,口不擇言。”

“伱小子!”湯昊怒罵一聲,隨後從懷中取出了一封密信。

“差人送回京師吧,先讓陛下有個準備,待得回京之後我再與陛下仔細琢磨一番。”

左一刀領命而去。

湯昊卻是獨坐沉思良久。

將士們不滿於噗通財物賞賜,這自然是一件好事。

五軍都督府直到現在,都還只是一個空架子,那是因為中央朝廷沒有足夠多的高級武勳將領。

而這一次的屠滅倭國之功,足夠催生出一批高級武勳了,至少撈幾個伯爵侯爵什麼的,勉強可以將五軍都督府的架子給撐起來!

只要五府重建,那武勳才算是真正開始崛起了,有了自己的大本營,也有了保障將士利益的權利與資格!

但是問題在於,如何才能夠讓文臣縉紳妥協呢?

面對這些貪婪之徒,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出足夠的利益!

湯昊再次沉思了良久,最後這才沉沉睡去。

翌日清晨,湯昊率有功將士乘坐船隻前往天津,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京師。

終於,永樂七年夏初,湯昊一行人堪堪抵達了京師城門口。

而出乎意料的是,此刻京師城門外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更有吏部尚書王鏊、兵部尚書楊一清、禮部尚書朱祐杬三位朝堂重臣,以及張永這個炙手可熱的內廷大璫,在此恭迎!

沒錯,興王朱祐杬已經晉升為了禮部尚書,這正是宗室成員與文臣縉紳爭鬥的結果。

上一次楊廷和搜尋寧王朱宸濠罪證不成,結果還賠進去了一個監察御史,而後因為皇帝陛下態度莫名,所以雙方偃旗息鼓。

然而緊接著不久,寧王朱宸濠就開始發難了。

說起來也是很有意思,這正德六年的科舉中有一些冒尖的才子,比如楊廷和之子楊慎,也就是寫出《臨江仙》的那位大才子。

原本這場會試之後,楊慎因為才氣過人被取為狀元,然而正當禮部尚書張昇與考試監試提調等官,帶著前五十名試卷去面聖,由皇帝陛下裁定時,結果燭花竟然落到上面,直接將這些案卷付之一炬。

皇帝陛下勃然大怒,一邊下令重新策士,一邊嚴懲了禮部尚書張昇,直接將其趕去了南京朝堂養老,這輩子估計是沒有什麼起復的機會了。

而張昇一走,禮部尚書一職出缺,按照制度應當由廷推選舉。

結果在這個節骨眼上,寧王朱宸濠又開始搞事情了,他指責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楊慎為其父親結交友人培植黨羽!

其中最出名之人,莫過於崔銑!

這崔銑出身官宦世家,弘治十八年參加會試大考,當時這崔銑試卷在分考劉武臣簾下,這位閱卷官認為其文章刻深,古奧峭拔苛刻嚴酷,料想其人也不是什麼德行之輩,所以將其評為低等沒有被錄取。

當時楊廷和與張元禎同主會試,楊慎在禮部考場侍奉楊廷和,楊慎看到了後十分喜歡崔銑奇雋的文字,向父親推薦,楊廷和於是提拔崔銑為《詩經》魁,崔銑知道了後用“小座主”稱呼楊慎,二人結為知己,更是尊楊廷和為“座主”。

當寧王朱宸濠將此事公之於眾後,瞬間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什麼是“座主”?

即鄉試會試的主考官,高中士子尊稱其為“座主”。

大明沿用唐宋兩朝的科舉制度,讀書人參加縣、省、全國三級考試。縣試合格者為秀才;省為鄉試,考中者為舉人;國為會試,考中者為進士,每逢鄉試與會試,主考官都由禮部任命。

特別是會試,主考官往往由皇帝親自挑選並任命,參加鄉試與會試的讀書人,若考中舉人或進士,則要拜本科的主考官為座主,而座主則稱這些弟子為門生。

換句話說,文臣縉紳其實就是通過這種特殊關係,暗中提攜後輩培植黨羽遴選繼承人,而會試主考官也成為了文臣縉紳人人競爭的美差之一,足以光宗耀祖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