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306章 朝堂爭鬥

“恭喜中山侯喜添貴子啊!”

“是啊是啊,還是嫡長子!”

“恰巧在中山侯滅國還朝,可謂是雙喜臨門啊!”

“中山侯真乃當時虎將也!”

各種恭維奉承的話語接踵而至,偏偏人家還是來道喜的,所以湯昊只能強行擠出笑容,含笑應付著這些傢伙。

他當然明白,這並不是自己有多受歡迎,不過是因為倭國的利益罷了。

眼見湯昊有些不耐煩,張懋站了出來打圓場。

“吵吵什麼呢?”

“吵死我這個老人家了!”

英國公張懋,這位可是昔日的武勳第一人,而且英國公府聯姻帝室,所以他此刻要倚老賣老,也沒人敢說什麼。

但群臣裡面也不乏有一些老東西,比如說翰林學士黃希齋。

他同樣是三朝元老,更是知名大儒,文壇大家。

“不知中山侯為貴子取名沒有?老夫身為翰林大學士,對取名一事頗有心得啊……”

聽得這話,湯昊一時間有些哭笑不得。

“多謝黃老抬愛,已經給犬子取名了,名“拓”!”

黃希齋聞言一怔,隨後捋著鬍鬚連連點頭。

“拓者,闢也!”

“闢土四面,拓地千里!”

“湯侯之雄心壯志,我等欽佩啊!”

聽得這位知名大儒的讚賞,湯昊臉上夜不免露出了笑容,張懋那張老臉更是滿臉驕傲之色。

“時辰差不多了,別喧譁了!”

楊廷和過來充當了惡人,提醒群臣馬上開宮門了。

群臣這才老老實實地回到自己位置上面,不過依舊在交頭接耳。

湯昊與楊廷和對視了一眼,並沒有多說什麼,隨即就扶著張懋來到了既定位置上面。

現如今的朝堂勢力,大致可分為三類。

其一自然是文臣縉紳,他們把持朝政五十餘年,勢力遍佈大明王朝各處,連地方官場都被這些士紳縉紳給壟斷,可想而知這是何等一個龐然大物。

此外因為科舉制度的存在,士紳縉紳可以源源不斷地向中樞朝堂輸送新鮮血液,以此確保他們傳承不斷,確保朝堂之上始終都有他們的利益代表,維護他們自身利益。

其二則是武將勳貴了,包括英國公張懋、中山侯湯昊、保國公朱暉、定國公徐光祚等人在內,還有新興武將咸寧伯仇鉞,今日全都選擇上朝參加朝會。

相比於傳承有序的文臣縉紳,武將勳貴之所以沒落衰亡,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傳承,不管是科舉中的武舉,還是嚴苛軍功限制,這都導致大明勳貴傳承難上加難,或者說其本質就是皇帝對兵權的一種限制。

好在九邊軍鎮因為要時刻抵禦草原蠻夷,反倒是變相成為了篩選傑出將領之地,比如仇鉞、安國等九邊將種。

今日他們集體上朝,自然是為了聲援中山侯。

而湯昊已經決定,利用倭國一事,就在今日幫助武勳徹底崛起!

其三,那就是寧王朱宸濠和興王朱祐杬代表的宗室藩王勢力了。

看似他們這股勢力在朝堂之上最為虛弱,但是別忘了這兩王背後的宗室藩王,那都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大地主大財主!

那麼,今日這場朝會,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三大勢力數百官員對此都不知道,他們只能耐心等待。

很快時辰一到宮門大開,百官魚貫而入,進入大殿站定。

朱厚照從後殿走了進來,在滿朝的朝拜之下坐上了龍椅寶座。

伴隨著張永一聲尖銳的唱喏,今日議事隨即開啟。

首先,戶部尚書焦芳率先出列,提及了劉瑾清查王莊一事,光是慶藩一系清查出來的莊田,就多達數千頃,簡直就是喪心病狂,喪盡天良!

滿朝文武都知道,焦芳乃是皇帝陛下的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帝黨。

所以此刻他提出此事,分明就是皇帝陛下將矛頭對準了宗室藩王。

既然如此,文臣縉紳自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

楊廷和給了費宏一個眼神,後者立刻出列奏道。

“陛下,宗室藩王大肆兼併田地,三法司對此暗中進行了調查,不只是慶藩一脈,還有蜀藩一脈,還有秦藩一脈……尤其是寧藩一脈!”

果不其然,費宏的主要目標,自然是人人喊打的寧王朱宸濠。

只見這位新晉都察院總憲大人,從懷中取出了一封奏章。

“據查證,寧藩一脈自從就藩南昌之後,便開始大肆兼併田地!”

“其巧立名目褫奪莊田的途徑有三,一是奏討,二是納獻,三是奪買。”

“其一,所謂奏討,便是除了自身出身便被朝廷分封的土地之外,寧藩一脈這些年來不斷上奏朝廷額外向朝廷上奏討要的。”

“起初南昌府內有著大批的荒蕪田地,於是寧藩一脈便趁機向朝廷請求,將一些沒有主人的荒地劃歸自己所屬,來增加自己的田莊田產,但是這其中大部分田地並非是無主田地,本來是有主人的,卻被寧王府派人迫害暗殺,這才成了所謂的無主田地!”

費宏一石激起千層浪!

滿朝文武瞬間議論紛紛,全都目光不善地看向了寧王朱宸濠。

這是真他娘地畜生啊!

看上了人家的田地,然後把人家給殺了,再向朝廷請求奏討,就名正言順地變成了自己王府的田地。

“其二,所謂納獻,即投獻之意,是指平民百姓士紳鄉紳將自己的田產當做禮物獻給寧王府,寧藩一脈雖然沒有實權,但是他們畢竟是皇家子孫,尤其是分封在地方的這些王爺們,若是地方勢力能打著王爺的旗號行事,會有諸多方便,而面對這些人不懷好意地納獻,寧藩一脈那是來者不拒,於是給寧藩一脈送錢送田送女人,結交寧藩一脈的宗室成員,博得他們的歡心,成為江西各地官員士紳默認的行為,致使江西風氣大繆,其問題根源就出在這寧藩一脈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