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310章 楊一清

 

張懋沒好氣地瞪了湯昊一眼,連他的壯丁都抓,這個孫女婿真是一點不尊老。

 

不過他也能夠理解,畢竟現在五府缺人,尤其是可以獨當一面的人。

 

諸如馬永、鄧伯顏他們,可都是湯昊一次次征戰沙場培養出來的年輕武勳,要說軍功這方面還是差點意思,資歷就更不用提了,所以還是需要他們這些老牌勳貴坐鎮,才能讓人放心。

 

至少張懋和朱暉等人也感受到了湯昊對他們的尊重,沒有直接將他們老牌勳貴給直接架空。

 

隨即就是最後一項,推選將領。

 

“這一次有功將士名單,包括先前數次征戰等,你們儘快擬定出一份詳細名單,本侯負責跟吏部交涉,最好給這些兒郎掙一個衛所軍官的位置,各都司都需要安插進我們自己人。”

 

“重建五府不是隻有一個中樞這麼簡單,天下各都司都必須聽從五府號令,認可五府的領導,不然我們重建五府就沒有任何意義!”

 

眾人聽後連連點頭,這是應有之理。

 

以往五府形同虛設,文臣縉紳已經將手伸進了地方衛所裡面。

 

比如那個山東都司指揮使邊雄,就是出身官宦世家,得了背後的河間邊氏相助,這才一步一步爬到了山東都司指揮使的高位,後面更是與文臣縉紳勾結在一起貪腐謀利,甚至暗中與倭寇進行走私貿易。

 

最後,湯昊看向了一眾心腹。

 

“今日之後,你們大部分人都會有自己的職責,或是獨當一面,或是鎮守一方。”

 

“不管是封侯還是拜將,這都是你們追隨本侯南征北戰這麼多年應得的,但是有一點本侯希望你們記住,不要忘記初心,不要勾結士紳,否則休怪本侯不念舊情!”

 

初心是什麼?

 

自然是打垮士紳縉紳!

 

這是湯昊不能容忍的一條紅線。

 

他不希望自己帶出來的武勳,剛剛有點出息了,就為了錢財利益而勾結士紳縉紳!

 

如果真有人這麼做,湯昊也不介意,親手宰了他!

 

一眾武勳下意識地點了點頭,將此事牢牢記在了心裡。

 

“日子還很長!”

 

“北虜尚未平定,我等仍需努力!”

 

“本侯不希望看到,將來出兵北虜時,少了你們其中任何一個!”

 

眾將聽後熱血澎湃,全都神情狂熱地看向中山侯。

 

或許,追隨中山侯湯昊,是他們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選擇!

 

正當這個時候,有人前來稟報,兵部尚書楊一清親自過來了。

 

湯昊聞言嘴角一抽,不過見還是要見的。

 

畢竟不管怎麼說,五府想要重建,還得看這位大司馬的意思。

 

人家要是鐵了心地從中做梗,那麻煩可就大了。

 

很快眾人識趣離開,前去忙著各自的任務。

 

湯昊在衙署值房接見了兵部尚書楊一清,這位大司馬臉色鐵青地走了進來。

 

“本官要喝茶!”

 

“沒有!”

 

“湯昊,你這個豎子!”

 

“這個真沒有!”

 

湯昊無奈地攤開了手。

 

“五府剛剛重建,啥都沒有,不是我不給伱喝啊!”

 

聽得這話,楊一清也嘆了口氣,默默地坐了下去。

 

“你還真打算重建五府?”

 

“土木之前的府部之爭,想來你也清楚,為什麼非要這樣做呢?”

 

府部之爭,府就是五軍都督府,部則是六部之一的兵部。

 

洪武和永樂兩朝,都是重武輕文,畢竟受到戰事影響,武將勳貴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

 

而永樂之後,仁宣兩朝罷兵休戰與民更始,武將勳貴就失去了作用,先前太宗文皇帝朱棣設立內閣,軍權被掣肘,而且還失去了調兵的權力,而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後,內閣以明英宗年幼為由,將部分軍權收為內閣所有,而內閣監管六部,兵部自然從此獲利頗多,在品嚐到掌握軍權的甜頭之後,兵部自然就有了更大野心,那就是掌握更多軍權,甚至於謀求控制軍權。

 

一個大好機會隨即而來,土木堡之變,在明英宗朱祁鎮和權宦王振的帶領下,大明朝數十年積攢的精銳傾巢而出,隨著皇帝御駕親征。

 

這裡面,自然就包含了軍中的幾位重要人物,也就是當時還能掌控軍隊的幾位重要武將和武官勳貴,即是以英國公張輔為首的,包括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以及他們打造和統領的二十萬精銳大軍,在土木堡因為王振的瞎幾把指揮,最終全軍覆沒。

 

接下來就是北京保衛戰,京師空虛,五軍都督府名存實亡,兵部手握調兵的權力,于謙臨危受命,調來直隸和山東的衛所部隊,在北京附近,佈置起了一道強力防線,最終擊退了也先的瓦剌騎兵,保衛了大明的半壁江山。

 

自此之後,衛所官員的選拔任命,衛所操練,乃至於鎮戍、邊防皆由兵部統轄。由於五軍都督府乃是祖制,兵部還是象徵性地給了些面子,讓他們名義上管理軍戶戶籍和屯田,但其實毫無實權可言,簡而言之,就是有名無實。

 

“府部之爭,其實就是文武之爭。”

 

湯昊接過了話茬,道:“歷朝歷代朝堂之上都存在文武爭鬥,這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

 

“所以哪怕存在府部之爭,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五府廢了,武將勳貴跟著也廢了,結果是什麼呢?”

 

“文臣縉紳把持朝政執掌大權,結果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