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313章 倭國罪民與東海貿易

倭人承擔徭役?!

這好像是個不錯的選擇。

朱厚照和楊廷和對視了一眼,盡皆看出了對方眼中的喜色。

這倭人也不算是人,對於大明王朝而言,用一個貼切的話來說,那就是“罪民”!

因為他們自身有罪,所以大明才會出兵攻打,並且將其統治中樞徹底摧毀,直接變成了大明王朝的殖民地!

既然是罪民,那就等同於奴隸,類似大明境內的賤籍,用他們來承擔徭役無疑是個絕佳的選擇!

而且,倭奴罪民承擔徭役苦役,將會解放那些被迫承擔徭役的百姓子民,他們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家耕種,百姓不必再承擔徭役之苦,自然就不會對朝廷生出不滿,這是有利於朝廷收攏民心的大好事情!

唯獨朱祐杬臉色微變,試探性地看了楊廷和一眼,發現這位內閣首輔並不反對中山侯的做法。

“陛下,湯侯,如此行事只怕會引起天下譁然啊!”

“掠奪人口充當奴隸,這與儒家思想不符,有違聖人之道,一旦宣揚出去,只怕會沸反盈天!”

朱祐杬並不是在幫那些倭人說話,事實上倭人的生死關他朱祐杬屁事。

相反,朱祐杬此刻是在提醒湯昊和朱厚照,這麼做很容易損傷他們的名聲。

嗯,中山侯臭名昭著惡名昭彰,沒什麼好說的。

但皇帝陛下卻不一樣,湯昊這個提議,無疑就是殖民主義思想,與儒家思想大相徑庭,若是那些士紳縉紳抓住此事發難,只怕到時候麻煩不少。

但湯昊聞言卻是不以為意地笑了笑。

“不符儒家思想,難道就是錯的嗎?”

“再說了,有違聖人之道,這種事情士紳縉紳不是一直都在做嗎?”

湯昊冷笑道:“這滿朝公卿,滾滾諸公,誰家府上不是豢養著大量淪為賤籍奴籍的下人婢女?”

“難道這些下人婢女就不是漢人,不是我大明子民了嗎?”

“既然奴籍都可以買賣,士紳縉紳都對此習以為常,那這些倭人罪民為什麼不可以買賣,不可以拿來承擔徭役?”

此話一出,楊廷和臉色也沉了下來,根本沒辦法反駁。

怎麼反駁?

他家裡就有好幾個下人婢女!

這早就是大明上下習以為常的事情。

問題就出在這上面。

聖人之道,弘揚仁恕,講究仁義道德。

然而在買賣奴隸這件事情上面,儒家就已經輸了,不管士紳縉紳對府內僕人多好,都改變不了這些下人婢女是奴隸的本質,從他們在賣身契上按下手印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已經是奴隸了。

既然連大明子民都可以買賣,都可以視為奴隸,那到了倭人這些罪民身上為什麼就不可以了呢?

難不成這些倭國罪民,還要比大明百姓更加高貴嗎?

如果誰要敢如此說話,那此人瞬間就會賢名喪盡變得臭名昭著,出門能被吐沫星子淹死!

此外,大部分為奴為婢者其實活的還不如富貴人家的寵物,即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種現象一直都存在。

不能為了自己享受就能買賣人口,輪到朝廷那就不行了,而且朝廷還不是賣人口,只是驅使一些倭國罪名承擔苦役徭役,又不是大明百姓,怎麼就不行了?

如果這個道理講不通,那除非大明再無奴籍,朝廷宣佈直接廢除奴籍,解放這個悽慘群體,天下百姓眾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