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送子

 等眾位官員在金鑾殿上站好後,秦青灼就變得不那麼顯眼了。

 李祭酒和薛尚書提點了秦青灼,他已經做好當吃瓜群眾的準備了。

 果然首先就有穿著緋色官袍的官員站出來說道:“陛下,徐州郡守遞了一條摺子是關於海運的事,其餘國家的人在徐州的地界開店,這事需要陛下做出決策。”

 “陛下,臣以為其他國家的人可以在大楚的地界做生意,但他們必須在官府的監督下行商,他們可以和大楚商人一樣享受在大楚經商的政策,同時他們也需要納稅。”薛游上前一步拱手道。

 “這事你和薛游下去交涉,等你們有了策略再交由內閣,內閣審閱後再呈上來。”建康帝說。

 “是,陛下。”

 刑部侍郎在刑部尚書的示意下,上前一步道:“從徵寧郡檻送京師的一名知府和兩位知縣,在刑部大牢已經招供了。”

 “按照在徵寧郡那邊的證詞,基本對得上。去年徵寧郡發洪水,朝廷派發二百萬兩銀子下去賑災他們貪墨了一百萬兩之巨,現在他們承認是他們自己貪汙的,但臣覺得他們的膽子沒那麼大,上面必定有人指使,所以還在進一步審訊。”

 大楚國庫空虛是朝臣們都知道的事,去年派發二百萬的銀子去徵寧郡,還是建康帝咬著牙,還從自己的私庫裡拿了大半的銀子來補朝廷的空缺,皇后還帶領皇宮中的人勤儉節約。

 建康帝信道家,講究清靜無為、恬然,他早年間早就用過了世間美好的膳食,對美食沒有口舌之慾。所以還下令讓後宮中人少吃肉類的膳食,這把皇后等人可苦得夠嗆。

 實則後宮中的人依舊比尋常人家吃的好,最多是從十道葷菜變成了三道葷菜。

 他們這麼省吃儉用結果竟是成全了這些貪官汙吏,這下捅了馬蜂窩,健康帝面色如沉。

 “查!給朕狠狠的查!不管涉及到誰,查到哪算哪!”

 “是,陛下。”

 太子儒雅的臉上閃過一絲晦澀,他站在金鑾殿的最前面,瞧見建康帝的胸膛起伏,花白的頭髮在帝王流冠下一動一動的。

 其餘的官員都上前說了一些事,最奇葩的還是有官員說道:“在城東挖出來一塊奇石,形狀似龍,現在獻給陛下。”

 建康帝信道,相信這些傳聞。他聽見這話龍心大悅:“此石正好放在御花園裡。”

 還賞賜了發現這塊石頭的人,建康帝本打算賞錢,又覺現在國庫錢少,便下了一道聖旨,口頭表揚一下,其心可嘉。

 等說得差不多了,白公公就喊道:“退朝。”

 “恭送陛下。”

 建康帝走後,官員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今天風頭最盛的還是刑部,有不少官員都去向刑部侍郎打聽消息,或者向刑部主事打聽消息。

 畢竟不是任何人都能和刑部尚書打聽消息的,自身的級別不夠嘛。

 刑部侍郎朱義大約四十歲的年紀在大楚的官場上還很年輕就做到了正三品的侍郎

 。

 他的升官途徑也不普通,他本是進士出身在翰林院,到了時間就被分配到刑部做屬官,在刑部做了不知名的官員做了十五年。

 直到刑部接了一樁大案,眾人都沒有頭緒,只有他平靜的上前輔佐上官把這樁大案破了。

 這樁案子也是京城出名的連環殺人犯的案子,當時京城人心惶惶,一個月之內就死了五個人,這樁案子震驚朝野,刑部的壓力也大。

 結果最後是朱義找到了連環殺人犯,這個殺人犯不是別人,正是第一個受害人死亡後來報案的人。

 他戲耍著整個朝廷,還有朱義抓住了這個人,不然朝廷的面子和裡子都丟了。

 有了上司的賞識,又有一樁大案為他做託底,他直接坐上了刑部主事的位置,然後又踏踏實實幹了幾l年升到了刑部侍郎。

 現在朱義敏銳的覺察到這次徵寧郡的案子也是大案,要是他把這次的案子辦好,他就可以等上司退下後,自己對刑部尚書的位置也有一爭之位了。

 “朱大人,你的案子審到哪兒來了?”忠義伯率先擠進去,他不僅想問朱義這件案子的事,更想把自己的兒子塞進刑部去。

 刑部的差事好,也可以約束自己的那個混賬。

 “這是刑部的事,我不好透露的。”朱義笑著拱手:“還望伯爺海涵。”

 這邊的官員去找刑部打聽消息,有的人則是私下派人去打聽免得被抓住了首尾。

 這些事都跟秦青灼沒多大幹系,他去戶部報道去了,在點卯的冊子上添上了自己的名字,點卯官一點名,他就應了一聲。

 他去找薛尚書,薛尚書在看京城的田產。

 “原來是秦大人,你先坐。”

 “多謝薛大人。”秦青灼坐下來。

 “你能到戶部來,我的心裡也是欣喜的。這正是一年之末了,我們在核算賬本,你就帶著一些官員來算一算徐州的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