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孔夫子的幼小師尊

  孔子又搖頭道:“啊呀,我還是不知道。”

  項橐一臉自豪道:“土山無石,轎車無輪,泥牛無犢兒,木馬無駒兒,神仙無妻,仙女無夫。”

  項橐說罷,又接著問孔子:“鵝和鴨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鴻雁和仙鶴為什麼善於鳴叫?松柏為什麼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鵝和鴨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腳是方的;鴻雁和仙鶴善於鳴叫,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松柏冬夏常青,是因為它們的樹心堅實。”

  “不對!”項橐大聲說:“龜鱉能浮在水面上,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腳方嗎?青蛙善於鳴叫,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嗎?竹子冬夏常青,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莖心堅實嗎?”

  這時,恰巧有群鵝在池塘哇哇叫著戲水,項橐就又問孔子:“鵝的叫聲為什麼這樣大?”孔子說:“因為它的脖子長。”項橐說:“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聲也不小啊!”

  項橐一連串的發問令孔子不由得連連慨嘆“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項橐“三難仲尼”。於是孔子拜七歲小孩為師的事情就迅速流傳開來。各國諸侯都想找到項橐收為己用。為了避禍,項橐只有藏到了山裡。但還是被吳國和齊國的武士們發現了。為了爭奪項橐,雙方展開了激烈爭奪。在爭奪中項橐被吳國武士刺死。年僅十歲。

  如果以小人之心,去看待孔子拜項橐為師這件事。那麼孔子的做法無疑是害了項橐。他的這一舉動,讓項橐少年成名。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太過耀眼的光芒讓項橐死於非命。孔子的“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倒是千古流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