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民族英雄戚繼光斬子?

  此外,在福建寧德、連江、閩侯,浙江義烏等地也有類似的傳說。戚繼光斬子的故事到底是不是歷史事實,到底發生在哪個地方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有一說認為,戚繼光斬子的故事發生在浙江台州地區。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浙江抗擊倭寇,幾次大的戰役都連戰連捷,打得倭寇是聞風喪膽。有一次,戚繼光率領軍對在臺州府圍剿一股倭寇,倭寇與戚家軍接戰之後,很快大敗,有一股殘敵想繞道城北的大石退守仙居。為了徹底消滅這股倭寇,戚繼光立即命自己的兒子戚印為先鋒,率領軍隊抄近路在白水洋常風嶺一帶伏擊。

  臨行前戚繼光一再交代戚印,與倭寇接戰之後,不要急於求勝,要佯裝失敗,將敵人誘至仙居城外再予以反擊,以迫使城中的倭寇出援,一舉殲滅。違反軍令者要按軍法處置。戚印率軍到達常風嶺之後,將軍隊埋伏在山道兩旁的樹叢中,此時,倭寇的隊伍也沿著這條山道開了過來,前面還押著一些搶掠來的婦女和牛羊等,戚小將見後,氣憤萬分。再也沉不住氣,馬上下令軍隊展開總攻,一時間矢石齊飛,刀槍猛舞,喊聲震天。戚印只顧了奮勇殺敵,竟然忘記了父親臨行前交代的只許敗,不許勝的交待。霎時間就將敵人全殲在山道之上。後來戚印率軍回營,將士們都言戚印作戰勇敢,殺敵有功。但戚繼光卻在在聽完兒子稟報之後,勃然大努。說他違反軍紀,不服從指揮,應該以軍法處置,便命將校將其綁出轅門外正法。諸將雖然苦苦求情,說戚印雖然是觸犯了軍令,但其大敗倭寇,也是有功之臣,可將功抵罪。但戚繼光卻認為戚印明令故犯,貽誤軍機,不容不誅!若是不殺則軍紀難以嚴明如初。最終,還是斬了兒子。後來當地的百姓懷念戚公子,便在常風嶺上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據說這座大殿的殘跡至今猶存。火山文學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戚繼光斬子的故事不是發生在浙江常風嶺,而是發生自福建麒麟山;斬的兒子不是戚印,而是戚狄平。說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在福建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朝廷換了幾任大將也拿他們沒辦法,百姓叫苦連天。後來戚繼光率八千義烏兵入閩抗倭,頭一仗打的就是海上倭寇的巢穴——橫嶼。橫嶼是一個海上孤島,與寧德樟灣村隔海相望,此處漲潮時是一片汪洋,退潮之後則是泥濘一片的沼澤,地形易守難攻。倭寇在島上修建了許多堅固的防禦工事,戚繼光經過一段時間的詳細觀察之後,決定在中秋節的下半夜乘著倭寇防守鬆懈,潮水低落的時候,涉過淺灘處的沼澤,出其不意的攻擊敵人。戚繼光先命張諫、張嶽在橫嶼西、北陸上佈陣,防止倭寇上岸;又命張漢率水師在橫嶼東部海面遊弋,防止倭寇從海上逃竄;自己則率領戚家軍的主力從南面進攻。

  在攻擊發起之前,戚繼光曉諭全軍:“潮水漲落,分秒必爭,只許勇往直前,不準猶疑回顧。違令者斬!”戚繼光任命自己的兒子戚狄平為先鋒官,率領三千精銳部隊打先鋒。戚狄平率軍行至麒麟山下的宮門嘴山口時,擔心父親年老力衰,跟隨不上,便立馬回頭向樟灣方向望了望。這時跟在後面的將士以為先鋒有令要傳達,不覺也都腳下一頓,停了下來。戚繼光率領中軍跟在後面,突然發現前面的隊伍停了下來,不知發生了什麼變故。立即派人詢問。後將校回報說:“前面沒什麼事情,只是因戚先鋒回頭,兵士疑惑所致。”戚繼光聽後大怒,立刻令人將戚狄平綁至馬前,訓斥道:“你身為先鋒官,不帶頭遵守秩序向前的軍令,反而帶頭違令,致使三軍疑惑。如若不按軍法處置,又以何服眾。”說完命令帳下軍校將戚狄平綁出,斬于軍前。戚繼光身邊的將士紛紛跪地說情,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