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十三將士歸玉門!

  耿恭素問匈奴人極其信神明,命將士將弓箭上的箭頭塗滿了毒藥,並告訴匈奴人被射中的話,神明會對被射中者進行懲罰。後來,被射中的匈奴兵創口處起了膿塊,對金蒲城守軍的話深信不疑,頓時軍心打亂。耿恭趁著連夜大雨,冒險率兵騷擾匈奴大軍。在半威脅半嚇唬之下,匈奴大軍撤退了。

  耿恭明白匈奴大軍僅僅是暫時撤退,金蒲城猶如三國時代的小沛或新野,彈丸之地沒辦法抵擋重整旗鼓的匈奴人。隨即,耿恭率領漢朝軍隊駐紮在了疏勒城。耿恭帶人一方面屯物資,一方面修築工事,隨時迎接匈奴人的到來。

  在耿恭剛到疏勒城的兩個月後,匈奴左鹿蠡王的軍隊兵臨疏勒城下。

  由於疏勒城屯有大量物資並在耿恭的帶領下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這裡變得易守難攻。匈奴左鹿蠡王也是個行家,久經戰爭的他並不著急攻城,而是斷了耿恭的“源”。匈奴左鹿蠡王認為,沙漠作戰,水源是行軍必備的物資。他覺得沒必要動用兵馬攻城,而是讓匈奴士兵用沙袋堵住通過疏勒城的水源,並對其進行改道。

  確實,這一招奏效了。疏勒城內很快水源告急,儲備的淡水都喝光了,守軍官兵焦渴難耐,甚至開始從馬的糞便中榨取水汁來飲用。困境之下,軍心開始動搖。耿恭心急如焚,此時換成了他想去拜一拜神明瞭。

  那耿恭拜的神明又是誰呢?李廣利。

  當年李廣利將軍在遭到匈奴圍困的時候,也被斷了水源。他拔劍刺山,泉水飛湧而出。如今耿恭也派人鑿井,他堅信雖然河流被改道,但是地下必有蓄水!果然,還真被耿恭挖出水了。

  神明在上啊!

  在被挖出水的井邊,耿恭對其跪拜。中國象棋有一招叫“耿恭拜井”,這便是其由來。

  挖出水了,耿恭繼續對匈奴人玩心理戰。他讓士兵端著水在城牆上衝著匈奴人大口大口的喝,頓時匈奴人就傻眼了。匈奴左鹿蠡王也愣住了,難道又有神明相助?大事不妙!結果,匈奴人又撤軍了。

  圍攻“光明頂”的“六大派”是走了,然而江湖上不入流的“海沙幫”、“神拳門”等跳樑小醜卻來了。

  西域的焉耆和龜茲兩個小國反叛,在他們的攻打下,西域都護陳睦所部全軍覆沒。校尉關寵駐守的柳中城也被包圍起來,匈奴人見到此狀況又回來了,帶著焉耆和龜茲再次趕往疏勒城。幾個月後,疏勒城糧草都耗光了,全城將士不得不煮了鎧甲或者鞭子吃。從一開始的近千人到如今的數十人,疏勒城兵將餓死的餓死,病死的病死。

  匈奴見狀也非常佩服耿恭所部,派遣使者進行招降。耿恭不為所動,當著匈奴人的面殺了匈奴使者,然後“壯志飢餐胡虜肉”。匈奴人大吃一驚,攻城更為猛烈了。

  秋去冬來,苦戰幾個月後,耿恭又遇到另一個大難題:軍隊沒有禦寒的衣服。必須派一個人去離疏勒城最近的敦煌郡,設法弄一批冬衣。耿恭把這個任務交了心腹範羌,範羌即刻啟程,穿越封鎖線,向敦煌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