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甲午戰爭清朝的軍費不如日本娼妓捐款數目

  在全國推廣後,雖然有戶部奏準施行統一的章程可供依循,但各地的具體情況仍不盡統一,需要採取不同的措施應對。可以看出,由於平時沒有形成一系列規章制度,到戰時才提出方案,上下協商,白白浪費了籌措經費的寶貴時間。即便如此絞盡腦汁,整個戰爭中,清政府從政府到民間籌集到的軍費也不超過3千萬兩銀子。反觀日本,整個戰爭中耗費約8千萬兩銀子,但其軍費預算高達2億5千萬日元,折銀1億6千萬兩左右。

  中日同期籌集軍費的比例約為1∶10

  特別是在戰爭爆發時,中日同期籌集軍費的比例約為1∶10。由於軍費緊缺,前線各路將士人心浮動,後方受調清軍延期開拔。更有甚者,一些將領為節約經費,把守軍從已經設防的軍事要地撤回。各地催款的電報如雪片般飛向北京,令清政府焦頭爛額。無奈之際,堂堂的“天朝上國”最後只好靠借外債來應戰。其中主要是1894年11月、1895年2月先後兩次向英國滙豐銀行所借,分別為1千萬兩和1800多萬兩白銀。

  清王朝缺錢嗎?甲午戰爭前,清政府年實際收入約銀7千餘萬兩,日本政府年則實際收入銀5千多萬兩。表面上看,清政府年財政收入並不高日本多少。但據專家估計,中國國民年收入總量可達約銀30多億兩,清政府潛在的年財政收入總額可達約銀3億多兩;而日本卻幾乎沒有什麼潛在的財政收入可言。還有,《馬關條約》要求中國賠款2億多兩銀子,其中的8千萬兩被要求在戰爭結束半年多的時間內就得付出。這些錢,清政府都拿了出來。那為什麼當戰爭來臨時,籌集軍費卻如此困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