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清朝滅亡前夕竟強制從日本手中奪回東沙島

  在最初的外交交涉中,日本政府堅持認為該島是“無主荒島”,但當張人駿提供了大量資料及人證、物證後,日本人不得不承認中國對於東沙島的主權。隨後,日本人提出要對西澤吉次已經建設好的基礎設施進行補償,中國方面則針鋒相對地要求,日本商人必須向中國政府補繳偷漏的漁業和礦砂稅。此時,因日本方面強行改築安奉鐵路,中日兩國在東北的關係開始緊張,東北和華北均掀起了抵制日貨的新浪潮,日本人也只能在東沙問題上放手,以避免兩線“作戰”。幾番唇槍舌劍後,中日雙方終於在1909年10月11日簽訂了東沙問題條約,明確東沙群島為中國固有領土,日本人立即撤出;中國以廣東毫銀16萬元收購島上已建設施,同時,日本人補繳各項稅款及損壞廟產等的賠償合計廣東毫銀3萬元。

  在東沙島事件中,清政府無論在尊重民意,還是在各部門協同配合方面,都表現得相當可圈可點。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軍力並不強大的大清政府,並沒有用“顧全大局、韜光養晦”之類的自欺套話搪塞甚至堵塞民意,而是展現出了“亮劍”的勇氣和相當靈活的談判手段。1909年,大清士兵開始武裝鎮守東沙島等南海各島。

  在滅亡前夕的清王朝,難得的硬氣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