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日俄戰爭的驚人內幕

  選項三、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事後不與日本交涉,任由日本替代俄國、侵佔東北全境。(評:這個選項沒有意義,只是換了一個侵略者)

  選項四、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事後收復東北全境,然後割讓小部分土地和主權,作為給日本的報酬。(評:這就是真實發生的歷史)

  冷靜思考之下,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上,已經發生的歷史,是清政府在當年所能選擇的最佳方案、也是在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的歷史條件下、符合當時大清國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其他三個選擇,都比這個選擇更壞。這就是為什麼清政府甘願簽署《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向日本割讓小部分主權的原因。因為,當時只能這樣辦,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中、日兩國在20世紀的大打出手,歸根結底,就是根源於這個條約、根源於日本依據這個條約,向旅順、大連、南滿鐵路兩側移民、並開始“經營滿洲”。而日本這個“經營滿洲”的殖民行為,與中國後來突然興起的民族主義,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浩如煙海的史料顯示:國民政府從發動北伐開始,就喊出了“收回東北一切主權”、“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的民族主義激進口號,尤其是強行收回漢口英租界的成功,使國民政府鬥志變得更加昂揚,在冒進的路上一路狂奔。不料,在東北,國民政府碰到了日本這隻硬釘子,結果,出事了。國民政府認為那些都是不平等條約,必須要廢除。而日本則拿二十六年前的日俄戰爭說事,它指責中國忘恩負義、不守信用。

  中、日兩國交惡的歷史,就從這場“雞同鴨講”的爭辯中,步步激化。國民政府“鐵腕救國”,在民族道義上,對不對?當然對。但是,在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下,這樣做,是否符合國家的“利益最大化”。則未必。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歷史學家寫史的態度,是“只講事實,不講道理”。誰對誰錯。讀者可以自己去評判。

  我也只負責還原事實。這就是“九一八事變”爆發的主要歷史背景和緣由。

  西方人有一句話:itisneverwrongtotellthetruth。意思是:只要講的是事實,則永遠都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