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各朝科舉雷人事

  卷子被吹走考生被除名

  科舉制度只能使極少部分人改變命運,多數人只能落榜而歸。落榜的原因,成績不夠當然是主要的,但也有其他五花八門的影響因素,讓人大開眼界:正德十二年,有個叫劉淮的人參加科舉考試,這個人飽讀詩書,中舉應該沒什麼問題。可是,正當他在考場答卷時,忽然刮過來一陣風,把他的卷子刮跑了,落到了南御河邊。卷子被找回來之後,負責錄取工作的楊閣老在卷子上批了“不謹”兩個大字,劉淮因此便落榜了。“不謹”是指責劉淮“不謹慎”,可是,卷子被風颳走的事純粹是偶然現象,再謹慎的人也不可能預測到,因為這個革除劉淮的功名,的確有些荒唐。

  “來歲錦標先奪得,天街聽喝狀元聲。”高高站在科舉功名的金字塔尖,狀元身份尊貴、備受榮寵。中狀元稱為“大魁天下”,是考生的最高榮譽。從童試到殿試,狀元需要經過層層選拔,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重圍,獨佔鰲頭。狀元就是萬里挑一,笑到最後的那一個,所以,中狀元難如登天。尤其是在明代,狀元除了淵博的學識外,還需要爆表的顏值。

  太祖朱元璋的長相平平,但他決心把狀元打造成帝國的形象代言人。要對得起王朝的面子,顏值自然是極其重要的。這早在洪武四年首次殿試就樹立了榜樣。原擬為狀元的郭翀因為貌醜被降為榜眼,英俊的吳宗伯被拔為狀元。這著實讓歷史學家與考生們目瞪口呆。狀元因為才學而登頂,殿試畢竟不是選美走秀。唐宋以來,狀元長得不帥甚至有殘疾的大有人在,未有以貌取人的先例。

  如唐代宗大曆十二年的狀元黎逢“氣貌山野”,長得很土氣也能中狀元。

  宋代淳祐十年的狀元方夢魁,右腳跛,左眼瞎。

  元代正二年的狀元陳祖仁,身材矮小,一目失明,相貌醜陋。然而,太祖卻拿出了確立八股取士、廢除宰相制度一樣的魄力,決心要讓英俊的狀元們在簪花遊街時,對得起明朝的臉面與觀眾的眼睛。火山文學

  太祖的範例讓明代很多皇帝在欽點狀元時要先測顏值。很多帥哥因此逆襲而成為狀元。這裡試舉幾例:建文二年,胡廣以非凡的帥氣取代了初擬為狀元的王艮。正統元年,居然鬧出了以貌誤取狀元的笑話。主考官、大學士楊士奇想事先確認周旋的外貌來初擬狀元候選人。由於周旋與周瑄的讀音相近,他們的老鄉誤聽為是詢問周瑄,回答說他外貌白皙魁偉。楊士奇於是把周旋擬為第一,進呈皇帝欽點。傳臚那天,大家發現周旋的外貌十分醜陋,但木已成舟,於是“輿情悵然”。人們覺得沒選出帥哥,十分遺憾。正統四年,殿試初擬張和為狀元,但明英宗吸取三年前的教訓,不再相信主考官的判斷,而是特派貼身太監去張和的住所當面查看,果然發現他的眼睛長翳、昏花,便將他降為二甲一名,另將英武俊朗的施槃拔為狀元。弘治十二年,浙江才子豐熙的殿試策論極佳,被擬為狀元,但他跛腳,儀容不佳,孝宗知道後遺憾地把他降為榜眼,將原本位居第四,但長得“頭大貌偉、潔白凝重”的廣東人倫文敘點為狀元。萬曆十七年中進士,後來擔任首輔大臣的朱國楨說:“凡鼎甲,聖上多密訪而後定。”才學可以通過考試測量,自有考官們負責。皇上密訪的主要是相貌顏值,他關心的是形象代言人,一語道破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