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江陰地區永遠的痛!

  博洛坐在縣署,急索閻應元。劉良佐將閻應元帶到堂上,讓他跪拜。閻應元挺立不屈,背向博洛,罵不絕口。一名清軍士卒為在主子面前表功,刷地朝閻應元的膝頭捅出一槍,閻應元悶哼了一聲,撲倒在地。

  日暮,閻應元被捆綁丟到棲霞庵。當晚,庵裡的和尚夜只聽到閻應元連呼“速殺我”三字,不絕於口,半夜,聲寂然。天明,閻應元的屍體已經僵硬。閻應元的家丁還殘存有十餘人,全因不降而慘遭殺戮,屍體都堆放在一起。先前跳入湖中救閻應元的陸正先也一同殉難。

  有一個叫維新上人的人,在圍城正緊之時曾與閻應元曉夜論事,閻應元寫有《和眾乘城略》交他保存,維新上人將之轉交給黃子心,黃子心旁徵博引,寫成了《閻公死守孤城狀》。

  副城主陳明遇關閉衙門,親自點火,燒死全家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自己持刀到兵備道前下馬與清兵肉搏,身負重創,握刀僵立在牆壁上,至死不倒。

  訓導馮厚敦,身著大明朝官服自縊於明倫堂,其妻其姐均投井而死。

  中書戚勳、諸生許用,把門關上,自焚。

  第二天,清軍在城中展開大屠殺,而百姓依舊不屈不撓地與清軍展開巷戰。清兵防不勝防,只好四下放火。老百姓慷慨赴死,均以先死為幸,無一人出降。

  清軍故意打開東門,聲稱走東門者不殺,東門卻看不到一個老百姓的身影。清軍又聲稱十三歲以下的童子不殺。但城中的男女老少仍舊陸續投水、蹈火、自刎、自縊,視死如歸。

  一時間,內外城河、絆河、孫郎中池、玉帶河、通塔奄河、裹教場河處處填滿了屍體,重重疊,堆積起好幾重。其中有四眼井,裡面的屍體就有二百多具。有女子自盡前作遺詩:

  腐胬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城未肯降。

  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二十三日,眼看滿城百姓都已經死光了,清兵這才封刀。

  午後,清軍出榜安民。城中的人已所剩無幾。倖存者,止得躲在寺觀塔上的和尚五十三人。

  這場戰役,守城八十一天,城裡死了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了七萬五千餘人。

  江陰以彈丸之地,一城之民,力撓清軍二十四萬人長達八十一天,可謂堅硬不屈、鬥志勃勃,氣貫山河,昭著青史!

  為我們生於這個民族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