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南北朝十六國的胡漢分治

  提到胡漢分治與府兵制的關係,它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聯繫起來。胡漢分治是當時少數民族所施行的一種政策,與漢族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府兵制是當時的一種制度。正是因為這個府兵制的實施才使得它和胡漢分治有了聯繫。具體是這樣的:因為當時少數民族實施的這個政策,與漢人有明顯的界限,少數民族管理者規定在軍隊只能有他們少數民族的人民,漢人是不允許進入軍隊的。進入軍隊的人可以不用上交各種稅收,而漢人只能務農,每年還要交固定的稅收。這個便是少數民族人民與漢人明顯的一個區別。還有少數民族還派官吏來管理漢人,總之少數民族人民所擁有的權利高於漢人,這是因為當時的皇帝就是一位少數民族人,所以實施了這種胡漢分治的政策。這樣的政策長期下來必定會產生很大的矛盾,幸運的是府兵制的實施,改變了這種面貌,府兵制要求將這種少數民人民與漢人的界限去除掉,那就是軍隊的人與務農的人整合在一起,在有戰爭的時候都去參戰,沒有戰爭的時候軍人與農民都去田裡耕作,這樣那種分別看待的現象就不再有了,於是矛盾也緩和了,也能促進農業的發展。這便是胡漢分治與府兵制之間的關係,總之就是府兵制的出現解除了胡漢分治的不利現象,避免了社會矛盾的加重。火山文學

  我國古代歷史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就是胡漢分治,第一點,每個民族都在實行胡漢分治,第二點,每個異族人建立的王朝還都前赴後繼,實行這個胡漢分治,無一例外。中國古代所有的王朝中,只有周朝當時實行華夷分治,即國人是華夏人,郊野是商人。這種民族分制制度,為什麼經久不衰?從南北朝一直到清朝,都在實行這種隔離政策呢?胡漢分治的利處和弊處又是什麼呢?胡漢分治這種政策之所以經久不衰,那是因為這種政策有它存在的利處,那就是因為胡人統治民族人口過於少,漢人較多,因此,胡人不可能分散全國兵力人口去監視全部漢族人民,因此,實行這種政策可以讓統治者更好,更方便的管理胡人和漢人,讓兩者可以和平相處,加速國家的發展,而且還能讓漢人廉價的勞動力可以被胡人更好的利用。既能讓國家各族人民和平相處,又能使用漢族人民廉價的勞動力,統治者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胡漢分治制度,也有它的弊處,它存在著極大的不公平,使漢族人民和胡人不能平等的相處,漢族人地位太低,雖然能和平的相處,但是由於不平等,還是存在著極大的矛盾,使胡人和漢人積怨已久不能得到釋放,以至於後來引起了胡人瘋狂的虐待漢人殺漢人,有的牲畜然將漢人烤著吃掉,根本就把漢人不當人,反而當為畜生。到最後,漢人奮起反擊,大量打殺胡人。最著名的還是冉閔發佈“殺胡令”,讓人激情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