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狸貓換太子的真實故事!

  劉德妃身邊有個侍女,姓李。看到李侍女那含苞欲放、楚楚動人的樣子,一條妙計突然閃現在劉德妃的心頭——借腹懷胎。

  對,就是借腹懷胎。

  她著意地打扮這個李姓的小宮女,讓她引起宋真宗的注意。她知道,天下的男人大都是見好愛好的孬種,哪有不吃魚的貓?哪有不上鉤的魚?不久,李侍女果然懷孕了,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劉德妃也裝做懷孕,肚子也一天天大起來。對於皇帝來說,這真是雙喜臨門。不過,那宮女懷的是真胎,劉德妃懷的是假胎。

  十個月之後,“兩個”龍種先後呱呱落地。正如上面所說的,李姓宮女生下的是“狸貓”一樣的怪胎,劉德妃生下的是一個活潑可愛的皇兒──即後來的宋仁宗趙禎。李氏被當做怪物,打入冷宮,最後在寂寞的高牆內死去。

  有了皇子的劉德妃可真是如魚得水,不久,趙禎被立為太子,劉德妃理所當然地晉升為皇后。有大臣認為她出身微賤,少小時曾臨街播鼓賣藝,不足以母儀天下。

  但宋真宗急切切地發話了:“德妃之父劉通,曾任嘉州刺史、虎捷都指揮使,雖說去世很早,但她總還是官宦家的後裔,緣何說她出身微賤?至於早年臨街播鼓,並非賣藝,而是為表兄繁榮商業。一個弱女子,身處逆境,竟能潔身自好,戮力自強,怎麼不可以母儀天下?”

  停了片刻,他又說:“況且,劉妃為我生一貴子,使我趙宋江山後繼有人,此乃大功一樁。千古以來,都是‘母以子貴’,我意已決,你等不必多言。”就這樣,劉德妃使用了移花接木、借腹懷胎之計,登上了皇后寶座。

  寂寞生前事,榮華死後情

  《宋史》本著“為尊者諱、為長者諱”的中國史家傳統,平實地記載了李宸妃平凡的一生,為仁宗生母之謎提供了另一種說法。

  宸妃姓李,原本是劉德妃的侍兒,她生得花容月貌,卻是莊重少言,她的進幸也沒有什麼戲劇性的情節,等到懷孕後,與其說是喜壞了宋真宗,倒不如說是喜壞了劉德妃。劉德妃當時已被立為皇后,膝下無子,經過宋真宗同意,把襁褓中的宋仁宗趙禎立為己子。為了弄假成真,掩人耳目,她把嬰兒趙禎從他母親的懷抱裡奪走,交給了淑妃撫育。這樣,仁宗小時同生母同居一宮,卻是母不認子,子不認母,活活地割斷了他們間的血肉聯繫。

  為了報答李氏的信守諾言和甘耐寂寞,她先後被封為“才人”和“婉儀”。

  公元1022年,真宗去世,十一歲的太子趙禎做了皇帝,史稱宋仁宗。劉皇后又理所當然地成了劉太后,“臨朝稱制”。每當朝會之時,小仁宗坐左邊,劉太后坐右邊,軍國重事由劉太后一手裁決。她處事明敏,號令嚴正,恩威兼施,又頗能自我約制,因此,在她“垂簾聽政”的十一年間,政事處理得井然有序。

  這時候,李婉儀卻是默默地處在先朝嬪妃之列,不敢有一點“母以子貴”的表現。其他人因畏懼太后的威勢,也不敢向幼小的仁宗道明真相。而仁宗,則只知道他身邊有疼愛他的“大娘娘”劉太后、“小娘娘”楊淑妃,同她們感情融洽,向她們竭盡孝道,而不知有其他。

  天聖九年(1031),李婉儀病危,劉太后晉升她為“宸妃”。明道元年(1032)宸妃去世,享年四十六歲。此時的劉太后,還不想讓仁宗明白真相,準備用普通宮人的禮儀來安葬她。當朝宰相呂夷簡進奏說:“李宸妃的喪儀應在皇儀殿舉行,須用一品儀殯葬於洪福寺。”劉太后唯恐仁宗聽出破綻,連忙把仁宗支開,然後回到簾下,不高興地說:“後宮之事,難道也該宰相管轄?”“皇室之事,都有關國家安危,微臣敢不盡心?”劉太后發怒了:“一宮人死,你竟敢提出厚葬,是不是想離間我母子的感情?”“不敢。”呂夷簡不卑不亢地說,“太后如果念及劉氏後代的安危,則喪禮以從厚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