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馮子材老將鎮南關怒斬法軍

  根據當前敵情和鎮南關周圍的地形條件,馮子材經過反覆勘察,選定關前隘(今隘口南)為預設戰場。馮子材命令部隊在關前隘築起一道長1.5公里、高2米多、寬1米多的土石長牆,橫跨東西兩嶺之間,牆外挖掘1米多深的塹壕,東西嶺上修築堡壘數座,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山地防禦體系。

  在兵力部署上,馮子材率所部9營扼守長牆及兩側山嶺險要,擔任正面防禦;總兵王孝祺部8營屯馮軍之後為第2梯隊;湘軍統領王德榜部10營屯關外東南的油隘,保障左翼安全並威脅敵之後路;馮子材另以所部5營屯扣波,保障右翼安全;廣西提督蘇元春部18營,屯關前隘之後2.5公里的幕府為後隊;另有12營屯憑祥機動。總計前線兵力約60餘營,3萬餘人。

  清政府也即時提供軍火,計有英國1871年式馬梯尼後裝槍,奧地利的曼利夏後裝槍,美國的林明敦後裝槍、諾登飛和加特林機關炮等。但由於國內生產和進口的新式武器有限,遠難滿足全國軍隊的需要。因此,和法軍相比,清軍不但組織編制和訓練等方面相形見絀,在武器裝備方面也差距很大。陸軍武器土洋參雜,既有後裝槍炮,又有不少刀矛、鳥槍、土槍等,且式樣繁雜,質量較差,又無統一的後勤機構保障作戰供應。這些,都使軍隊作戰行動受到影響。

  3月21日,馮子材率王孝祺部出關夜襲法軍佔據的文淵,擊毀敵炮臺兩座,取得較大勝利。清軍的主動出擊,使驕橫的法軍惱羞成怒。法軍東京軍區副司令尼格里上校決定不等援軍到齊即發起進攻。火山文學

  3月23日晨,法軍2000餘人進攻鎮南關,上午10時許,法軍在山炮掩護下,攻佔了隘東小青山上清軍的三座堡壘。另一股法軍則“勢如潮湧”般撲向關前隘長牆。戰鬥打得非常激烈。雙方“炮聲震天”,地動山搖,硝煙瀰漫、沙石橫飛。法軍用山炮向駐守關隘的中國守軍猛烈轟擊,掩護步兵衝鋒,而馮子材所部用格林炮向山下仰攻的法軍發射著密集的火力。山野上,進攻的法軍被成片的打倒。雙方傷亡慘重。守軍英勇抗擊,誓與長牆共存亡,擊退了法軍的進攻。

  3月24日晨,尼格里指揮法軍分三路再次發起攻擊,沿東嶺、西嶺、中路谷地猛撲關前隘。馮子材傳令各部統領,無論何軍何將,都不準後退,違者皆斬。當敵人逼近長牆時,馮子材持矛,率領兩個兒子與親兵躍出長牆,衝入敵陣,全軍為之感奮,其部下以排山倒海之勢跟著一齊衝出,與敵白刃格鬥。肉搏中,法軍的槍炮已不起作用了,清軍的“先鋒煲”(土炸彈)卻在法軍隊伍內頻頻開花,刀矛齊施、法軍無法抵擋。

  法軍參戰的上尉威狄埃在戰後心有餘悸地回憶說:“在我們的腳下,敵人從地上的一切縫隙出來。手執短戟、利刃,開始了可怖的肉搏戰。他們的人數比我們多十倍、二十倍。在我們四周一齊躍出。所有軍官和士兵都被圍住、殺死。敵人由各方面殺戮他們。……在半點鐘以後,僅第一中隊主力,則已傷亡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