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最專情的劉家子孫

  在稱帝后的十年之中,劉秀恩威並濟,終於使天下歸心,成就了大一統的局面,轉而偃武修文。休養吏民,保全勳臣,崇尚義節,陰麗華也陸續生養了五名子女,終於在建武十七年,劉秀廢掉郭皇后,冊立陰麗華為皇后。劉秀親自草擬詔書,說明廢郭皇后,立陰麗華的道理,“皇后郭氏,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他子,訓長異室,宮幃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睢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託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劉吉持節,繳上皇后印緩。陰貴人鄉里良家,歸自微賤,先是固辭後位,長久恭謹廉讓,宜奉宗廟,為天下母。異常之事,非國之弱,不得上壽稱慶。”

  劉秀對陰麗華長久的歉疚,終於得到補償的機會。陰麗華雖然真的沒有當皇后的念頭,但由此也明白了劉秀對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滿足。但她仍一本初衷,恭儉仁厚,謙讓自抑,不喜笑謔,事上謹慎柔順,處下矜惜慈愛,天下都稱她為賢后。劉秀在位三十二年,每日凌晨起臨朝處理朝政,直至日已西移方休,午後常召集公卿郎將,講論經書的道理,入夜還秉燭誦讀,直到更闌夜深。

  皇太子有一次利用劉秀休息的時間加以勸說:“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生之福,願頤養精神,優遊自寧。”

  劉秀微笑說道:“我自樂此不疲!”陰麗華一生謙德可風,相夫教子,主理後宮,不曾干預朝政,更能約束家人,使劉秀無後顧之憂,專心國事,才出現了與“文景之治”並稱的“光武中興”時代。劉秀死後,陰麗華的兒子即位,就是漢明帝,尊陰麗華為皇太后,又過了七年,陰麗華死,享年六十歲,合葬在劉秀的原陵。

  皇帝的婚姻,鮮有幸福圓滿的結果,而劉秀、陰麗華卻和諧得令人羨慕,這固然是由於劉秀的寬仁厚德,惜念舊情,而陰麗華的貌美德高與安分守己,更是最重要的因素。儘管有陰麗華把持朝政,但形成東漢後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是劉秀和陰麗華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