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草根皇帝朱元璋的五大歷史功績

  至於朱元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恢復和擴大,實際也是融合和貫通在他整個的軍事活動和施政過程中的,比如朱元璋對鄉村基礎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普及,比如他對古代文化經典的研讀、推崇和運用,等等。舉一個朱元璋為自己子孫後代取名的例子。朱元璋給自己的兒子輩取名以單字,如太子朱標、燕王朱棣、寧王朱權……這一輩的名字都帶有“木”字偏旁;朱棣的三個兒子按朱元璋的意思分別取名為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都帶“火”字偏旁)……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之術,長時期內都屬中國傳統文化中精髓之一。朱元璋在這樣的事情上都給出了這般極富傳統文化意味的規定,其對傳統文化之領悟、鑽研之深也可見一斑,其對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做之努力由此也可見一斑。

  功績三:

  以強力手段進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進與創新,這種改進一方面固然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和穩定政治權力格局,但在主觀和客觀上也在一定乃至相當的程度上完善了封建制度,促進了政治制度的進步,乃至為其質的現代性飛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解說:

  朱元璋為了克服元朝民生艱難、政府高度腐敗、百姓所受壓迫巨大、中央政府權威渙散、政策得不到堅決貫徹等一系列的弊端,採取了一系列加強皇權、集權改革政制的措施。

  一方面,朱元璋在中央政府的機構設置中廢除了大權在握的丞相,設立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班子(即殿閣大學士)——這就是明朝內閣制的雛形。內閣制到明成祖時基本成型,之後權力漸重,如到宣宗時授內閣大學士票擬權,到憲宗時形成內閣首輔。總之,經過明朝幾代皇帝的努力,內閣制變得日益完善與成熟,再後來,它被英國人學習,最終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內閣制與首相制。幾百年前完全照搬了明朝內閣制的日本人甚至直到今天也在實行很典型的內閣制治理。

  另一方面,朱元璋對各級地方政府的權力也給予了分解。比如省級地方大權就改由新設置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個機構來分掌行政、司法、軍事這三項權力,而且這三個地位平等的機構互不統轄,都單獨向中央負責——這就避免了地方官員由大權獨攬漸至割據一方,與中央分庭抗禮的可能。應該說,當今西方國家現代意義上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制度多少都受到了朱元璋這一分權制度的思想啟發。

  軍隊方面,朱元璋把中央的大都督府分解為左、中、右、前、後共計五個都督府,五軍都督府分掌全國軍事力量的管理與訓練,而調兵權則由兵部掌握。在地方上,則建立了一整套完備的衛所制、軍戶制(及明中後期出現的募兵制)。朱元璋通過建立這一系列的軍事制度把軍權牢牢控制在了皇帝的手上,由此,明朝的軍隊也自始至終保持了強勁的向心力和戰鬥力。(雖說在明朝後期變了質,但的確不可否認其作用)當今現代國家的軍事制度也多可見明朝軍事制度優良性的遺留。

  為鞏固皇權,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朱元璋還設置了世界上第一個情報和特務組織錦衣衛。作為一項制度,幾百年後錦衣衛仍在為世界各國借鑑、學習,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前蘇聯的克格勃、中國的國家安全局等等,其實都濫觴於朱元璋設計的錦衣衛,由此也可見這一制度對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國家機器的必要性。明朝的錦衣衛其實大多數時候對國家還是起正面的作用的,錦衣衛在歷史上之所以名聲不好,只是有時被壞人利用來進行打擊異己之類的政治鬥爭了。

  功績四: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借鑑漢初經驗,實行輕稅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為天下百姓的利益精心謀劃與勤奮工作,使生活在明初的平民百姓在生靈塗炭的戰火之後過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解說:

  長期戰亂後的明初,鑑於人口劇減的社會現實,朱元璋實行移民屯田的政策,也就是從人口多的地區遷移部分居民到人口稀少的地區,國家還免費發放耕牛和種子給移民;為解決流民的無地問題,朱元璋鼓勵老百姓開拓荒地,規定凡所開墾荒地,其田均永遠為開拓者自有,且三年免稅;朱元璋還鼓勵老百姓種植經濟作物,規定凡種桑棉麻者,第四年起才開始徵稅;諸如此類,通過一系列的撫農護農政策,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就被極大地調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