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狐狸在各朝各代的看法

  狐狸在先秦兩漢地位尊崇,與龍、麒麟、鳳凰並列四大祥瑞。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青鳥並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還有人總結說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身材前小後大,死時頭朝自己的洞穴,不忘根本(狐死首丘)。

  漢以後,狐狸精地位急劇下降,成了著名的淫獸,至今仍未翻身。

  漢晉時期,狐仙故事開始出現,像《搜神記》就有許多這樣的故事,描寫狐仙雖神通廣大,但有怕狗、有臊氣、變形後仍留有尾巴等屬性,為以後的狐仙故事奠定了基調。唐代《任氏》、《計真》等傳奇大行其道。火山文學

  元明話本小說也多有狐仙出現,如《西遊記》中的眾多狐妖、《封神演義》裡的妲己等。至清代,《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為代表的筆記小說大暢其說。《聊齋志異》更是集狐仙之大成,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蒲松齡筆下,狐仙們一反前代狐媚、陰毒的形象,變得美麗善良、忠於愛情、樂於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