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定國兩蹶名王!

  九月,定國兵發湖南,取衡州、進攻長沙,出兵七個月、拓地三千里,滿清震動不已,特派敬謹親王尼堪為定遠大將軍,統兵近十萬,來救湖南,十一月二十四日,雙方決戰衡州城北,定國佯裝敗退,尼堪中計,窮追不捨,最後,竟然被亂刀砍死!尼堪是努爾哈赤的孫子,廣略貝勒褚英的兒子,是滿清的理政三王之一。

  李定國收復桂、湘。前後敗敵數十萬人,縱橫數省。桂林、衡州兩次大捷,使“清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定國名,股慄戰懼,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帝媾和之議”。

  至此,定國已經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使李定國將軍真正成為了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這是自從明朝萬曆年間以來,明清作戰清軍的最大損失!

  黃宗羲稱:此為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李定國的勝利引起了秦王孫可望的嫉妒,孫可望假意邀請李定國商議國事,企圖加害李定國,李定國識破了他的詭計,只好帶兵離開湖南,返回雲南。孫可望想提高自己的威望,在湖南攻打清軍,結果大敗。

  孫可望野心勃勃,想逼迫永曆帝退位。他知道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除掉李定國,於是親自率領十四萬大軍進攻雲南。但是,他的將領們非常痛恨他的分裂活動,雙方交戰時,都站在了李定國一邊,孫可望的大軍也隨之瓦解。孫可望灰溜溜地逃回貴陽,卻遭到留守士兵的反對。走投無路之下,孫可望逃到長沙,向清軍投降。

  由於孫可望的叛亂,大西軍和明軍的力量受到嚴重削弱。公元1658年,清軍在投降將領吳三桂、洪承疇的帶領下,分三路進攻雲南、貴州。李定國分三路,都戰敗而返,只得退回昆明。永曆帝和他的幾個親信官員慌忙逃往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