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朱祁鎮的錢皇后(一)

  對於帝王家庭來說,娶後納妃最大的目的就是多生子嗣。錢皇后對此也非常瞭解,她因此從不阻撓英宗親近後宮妃嬪宮娥。於是宮人們一直喜訊不斷。在這些女子中,一個來自北京昌平的民家女子周氏最為突出,正統十年(公元1445)她先為十八歲的英宗生下一個女兒重慶公主,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又為二十歲的英宗生下了庶長子朱見浚(後改名朱見深)。除周氏之外,還有萬氏、王氏等宮妃,陸續在一兩年間為英宗生下了三個兒子。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這麼多的女人都生下了龍子鳳女,唯有六宮之主的錢皇后在生育方面卻一直不如人意。立後六七年間她雖然得寵,卻一直未能為丈夫孕育兒女。不過英宗和自己的父親宣宗不同,他對皇后終能生育嫡子一事抱著極大的希望,因為他害怕如果傳位給庶子,會導致錢皇后類似胡廢后的結局。英宗本人雖是個出生不滿百日就得封太子的庶長子,但同樣的事情卻沒有發生在英宗的兒子身上。庶長子朱見浚已經兩歲,英宗仍然沒有將他冊封為太子,而是一直耐心地等待錢皇后懷胎的消息。

  然而中宮懷孕的喜訊還未等到,意外就發生了。

  患難夫妻

  正統十四年七月,由於太監王振仗勢欺人,給了西北蒙古瓦剌部太師也先出兵叛亂的藉口,明王朝邊境再次吃緊。當前方正交戰激烈的時候,毫無軍政常識的惹禍精王振再次異想天開,慫恿英宗“御駕親征”。

  英宗自幼就在以王振為首的一群內官宮人之間長大,對王振言聽計從,視為倚靠,甚至於在王振觸怒張太皇太后時不惜下跪求情。如今沒有了張太皇太后的約束,尤其是輔佐英宗的“三楊”老相(知人善任的江西泰和人楊士奇,在朝臣中極有名望的湖北石首人楊溥,性情果斷有謀略的福建建甌人楊榮。三人各有所長,精誠合作,將明王朝推向仁宣之治的頂峰,以一個整體合稱為明王朝賢相之首。楊士奇逝於1444年,楊溥逝於1446年,楊榮逝於1440年)也都陸續辭世後,朝中再沒人有足夠的力量阻擋得了王振,更沒法勸止“御駕親征”的荒唐主張。

  英宗的偏聽偏信很快就招致了惡果。在“御駕親征”的一路上,王振對英宗封鎖所有不利的消息,自己假借皇帝的名義胡亂指揮,而且還朝令夕改,剛愎自用。最後竟為了要保護裝載自己私家財寶的車輛,強行將英宗以及隨駕官員將士安排在一無城防二無水源的荒郊山崗過夜,硬是做了瓦剌軍的嘴邊肉,輕易地被對手重重包圍。由於缺水,士兵戰鬥力極低,一片混亂後,幾百名文官武將喪命荒郊,英宗也成了瓦剌軍的俘虜,釀成了舉世震驚的“土木堡之變”。

  所以他也就成了明王朝史上的一個巨大恥辱!

  正統十四年八月十八日,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入京城。皇帝既成了人質,也就再說不得天朝上國的話了。大約因為也先舉兵反叛的藉口是賞賜不公,朝臣決定先嚐試以財帛贖回皇帝。得知這個決定,錢皇后立即將自己的所有私財都獻了出來,只希望也先能看在財寶的份上放回丈夫。

  然而大批的珠寶撐大了也先的胃口,他越發覺得手裡的英宗是“奇貨”可居,原本就滿腹雄心壯志要統一蒙古諸部的也先認為,可以借英宗逼迫明王朝做出更多更大的退讓,甚至可以藉此要脅進一步攻取明王朝的疆土乃至政權。

  為了斷絕也先的企圖,擺脫“國無長君”的窘迫局面,在於謙等大臣的一力支持下,九月六日,監國親王朱祁鈺登基,是為明景帝。

  對於也先違約、英宗不能返回的事實,錢皇后已如五雷轟頂,又得到了哥哥錢欽和弟弟錢鍾也喪生在“土木之變”中的確切消息。她已經是無依無靠,等到朱祁鈺登基成為事實之後,錢皇后自感對於丈夫的處境已經無能為力,陷於絕境的她只能日夜啼哭。在渺茫中,她終於想到了自己還能多少為丈夫做一件事。

  從此,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冷清的宮宇中總會隱約響起一個女人哀泣求告磕頭求天的聲音。那是二十三歲的錢皇后,絕望中的她採用了民間女子最無助的辦法,祈望上天能夠垂憐自己的誠意,放丈夫一條生路。錢皇后就這樣每天每夜地祈求,再困再倦也只是就地稍臥,不肯上床休息。過度的勞累、粗陋的飲食、冰冷的地面、冬天的嚴寒長期侵襲她的身體,她的一條腿受了重傷,再也無法治好,損壞了。而晝夜不停的悲泣也很快哭瞎了她的一隻眼睛。對於自己的殘疾,錢皇后毫不介意,也拒絕治療,她心甘情願地認為這是接回丈夫,上天要她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