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朱祁鎮的錢皇后(二)

  對於這個建議的內中玄機,憲宗和朝臣們都非常清楚。周太后也非常清楚。她絕不甘心死了還要在老公面前當錢太后的陪襯,哭哭啼啼地堅決反對。憲宗和朝臣們也不敢逼急了她,這事終於不了了之。

  周太后雖然在太后尊號及待遇的事情上吃了個癟,卻並不肯就此收手。儘管錢太后從不與她爭奪主宰後宮的權力,周太后也並不買賬。

  成化元年七月二十一,遵照英宗的遺囑,憲宗與吳氏舉行了隆重的婚禮。然而這位少年皇帝並不愛自己年輕漂亮的皇后,偏偏愛一個比自己大了足足十九歲的宮女萬氏。萬氏詭計多端又潑悍無比,吳皇后根本不是她的對手,在萬氏的讒毀下,憲宗對吳氏本來就少得可憐的好感更是蕩然無存,成婚僅僅一個月就決定廢后。

  對於兒子廢后的要求,錢太后覺得毫無道理,表示反對。這時候周太后的意見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而周氏在此時的表現也很值得回味——據野史記載,周太后本來也覺得吳氏沒有過錯,是個合格的皇后。然而由於錢太后表態支持吳氏,周太后便立即改變主意,堅決要和錢太后唱對臺戲。

  在心懷鬼胎的周太后和死心眼的憲宗母子倆一唱一和下,難撐大局的錢太后終於沒能保住丈夫為兒子選中的吳皇后。可憐的吳氏僅做了一個月零一天有名無實的皇后,才十五歲年紀就被廢居冷宮了。

  由於在廢吳後一事上,錢太后沒有支持憲宗,憲宗對嫡母也遂漸心生芥蒂。成化三年(公元1467),憲宗晉封生母周太后的哥哥周壽為“慶雲伯”,追贈周太后的父親周能為“慶雲侯”。對於嫡母家族的晉封,他卻連提都沒有提起(直到憲宗之子孝宗即位以後,錢太后的侄孫錢承宗才被封為“安昌伯”)。錢太后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了。她並不在意孃家的爵位,真正令她難以面對的,是兒子那張酷似父親的臉上冷漠客套的表情。

  成化四年(公元1468)六月,思夫成疾又抑鬱寡歡的錢太后離開了人世,終於從苦悶的生活中解脫了。

  未得合葬

  按照英宗的遺囑,錢太后應該是唯一一個能夠與他合葬的女人。然而錢太后剛死,周太后就堅決反對合葬之說,要求兒子為錢太后另擇墓地。而這,又恰恰證明了李賢和彭時在當初營建英宗陵墓時的先見之明。

  此時的憲宗,對母親已經十分傾向了,他和周太后一起想好了種種理由,才派夏時和懷恩召來一眾輔臣,宣佈要商議錢太后的喪葬事宜。

  對於皇帝的鬼把戲,彭時立刻就識穿了。他不等憲宗開口就先聲奪人:“錢太后與先帝合葬禮裕陵,神主祔入太廟,這是先帝的遺願,早就定了的事情,還有什麼可議的?”憲宗見不是話頭,只得匆匆中斷會議。

  第二天,苦思了一夜對策的憲宗再次傳召眾臣重議此事,彭時不容皇帝分說,又把自己前一天的話複述了一遍。

  憲宗被宰相一頂接一頂免費奉送的孝義大帽子砸得七竅生煙,想了一夜的藉口也被砸完了,他只得乾脆把後宮中的老底逕自兜了出來:“你說的這些,難道朕會不知道嗎?我只是擔心錢太后一旦入葬,就會使朕的母后失去與先帝合葬的機會!

  彭時見皇帝亮了底牌,反倒安心了:“皇上對兩宮太后都非常孝順,早已是聞名天下的‘聖德’之舉。而要成全孝義之名,就不能不合乎禮儀。”內閣重臣商輅也表態道:“若不讓錢太后祔葬,日後必將損害皇上的德名。”大學士劉定之跟著敲釘腳:“孝順之道貴在守大義,而不是守長輩一時之命!”

  憲宗被輔臣們一通轟炸,眼前金星直冒。本來就有點口吃的他吭吭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冒出一句話來:“連生身母親的命令都不聽了,還能算孝順兒子嗎?”

  聽皇帝這樣說,彭時很快就想到了曾經的計劃,遂向憲宗建議:“可以將錢太后葬於先帝之左,虛右位以待周太后將來。”

  彭時、商輅、劉定之隨後又聯名向憲宗上疏章:

  “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宮,陛下尊為太后,詔示天下。先帝全夫婦之倫,陛下盡母子之愛,於義俱得。今梓宮當合葬裕陵,主當祔廟,此不易之禮。比聞欲別卜葬地,臣等實懷疑懼。竊謂皇上所以遲疑者,必以今皇太后萬壽後,當與先帝同尊,自嫌二後並配,非祖宗制。考之於古,漢文帝尊所生母薄太后,而呂后仍祔長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劉後仍祔太廟。今若陵廟之制稍有未合,則有乖前美,貽譏來葉。”

  然而對於這個方案,周太后堅決不肯接受。這份疏章沒有得到憲宗的首肯,而是交由廷臣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