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明朝優撫少數民族政策

  大明漢人之所以和女真之間的仇視逐步加深,其原因從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就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來。

  1、滋擾邊關,屠戮百姓

  景泰二年(1451年)十月乙酉載:“建州等衛女直都督李滿住、佟山等,自正統十四年(1449年)以來,乘間竊掠邊境,遼東為之困蔽”

  成化二年(1466年)冬十月甲寅載:“海西、建州等夷人結構三衛,屢擾邊疆”

  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二月、三月,都有關於建州、海西女真侵擾遼東地區的記載

  成化三年秋七月甲子朔載,建州女真“恃強為惡,自開原以及遼陽六百餘里,數萬餘家,率被殘破”等等記載在《明實錄》更是隨處可見。

  因此,大明政府的“懷遠之仁”,換來的並不是邊境的長治久安,相反,換來的是屠刀、是殺戮。

  2、勾結叛亂,趁火打劫

  景泰二年(1451年)十月乙酉載:“建州等衛女直都督李滿住、佟山等,自正統十四年(1449年)以來,乘間竊掠邊境,遼東為之困蔽”

  巡撫遼東都御史陳越奏摺:“今朵顏窮迫,潛結海西,轉市於我,而海西藉彼馬力,數犯我邊,甚為非便”

  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的土木堡之變,是大明政府一次嚴重的危機,英宗朱祁鎮被俘,瓦剌大軍進逼北京城。即便這樣的國難,大明政府只是“革朵顏三衛互市”,依然保留了與女真的互市。然而,女真卻在李滿住、董山等帶領下,趁火打劫,滋擾邊關。

  不僅如此,女真還勾結叛亂的朵顏三衛,利用馬市為朵顏三衛走私,擾亂大明政府懲治叛亂的計劃。

  有哪個國家會對叛亂、勾結叛亂熟視無睹?

  3、三心二意,腳踏兩隻船

  據《清史稿》載,“天順二年正月,李滿住朝於明。二月,進董山右都督。時董山陰附朝鮮,朝鮮授以中樞密使。”女真人一方面向大明政府歸附,接受大明官銜,一方面歸附朝鮮,接受朝鮮官職,只能說明,女真從未把自己當作大明臣民。

  腳踏兩隻船、有奶便是孃的驅動之下,何事做不出來呢?

  矛盾終於激化了,大明政府終於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

  終於,在又經歷了成化二年(1466年)、成化三年正月、二月、三月的頻繁入寇之後,大明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於成化三年五月(1467年),“命左都御史李秉提督軍務,武靖伯趙輔佩靖虜將軍印,充總兵官,往遼東調兵徵建州女直”,成化三年九月,明派軍分五路進討建州女真,朝鮮也配合明軍遣將兵萬人,“遏其東,擒斬近千人”。

  而就在大明軍隊尚未到達的七月,建州女真竟又“恃強為惡,自開原以及遼陽六百餘里,數萬餘家,率被殘破”,六百餘里、數萬餘家的燒殺戮掠後的大規模的慘狀,正在前行的大明官兵不會沒有看見,因此,明軍的報復手段也是極為殘酷的。其後,大明政府誅董山。而成化十四年正月,女真卻又“乘虛入境,大掠鳳集諸堡”,報“誅佟山之怨”,強盜嘴臉儼然矣。

  結束語:

  所謂升米恩鬥米仇,就是說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他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大明政府就是不幸地落到這個陷阱之中。大明歷史是個悲劇,大明的寬厚仁和同樣充滿了悲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