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數十年前曹操翻案的由來

  “大躍進”時期,這位領導人對曹操的公開讚揚則更多了。19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他在會上講話中專門說道:“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完全錯誤的。”這位領導人除了自己讀《三國志》外,還反反覆覆地向高級幹部們推薦《三國志》中的曹操。

  最高領導要為曹操翻案的意圖,得到了中國高級文人的積極回應。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及頂著眾多高級頭銜的郭沫若,在1959年發表的歷史劇《蔡文姬》和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替曹操翻案》的長篇文章中,都對曹操作了系統的辯護和翻案。

  在《蔡文姬》的劇本中,曹操被塑造成了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公無私的人民領袖形象,全然不見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狡詐多疑的亂世奸賊的嘴臉,而國家也在他的治理下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景況。

  這位科學院長借劇中人之口反覆頌揚道:“曹丞相愛兵如命。”“曹丞相為人是蠻好的,別人都說他很厲害,其實他非常平易近人。”此時正值1959年大辦“人民公社”,頌揚“三面紅旗”的高潮中,《蔡文姬》一劇也將曹操當年接受了羽林監棗祗的屯田建議,建置屯田的行為比附稱讚。(“羽林監棗祗請建置屯田,曹操從之,以祗為屯田都尉,以騎都尉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見《資治通鑑。漢紀五十四》)

  最初,在當時的《羊城晚報》上發表的《蔡文姬》劇本中,還有男女農民齊唱《屯田歌》:“屯田好,屯田好,家人父子團圓了!團圓了!兵也耕,民也耕,兵民本是一家人。天下英雄誰最好,為民造福丞相曹!丞相曹!”殊不知,此時正是鼓吹“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的“大躍進”時期,也正是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大躍進”,隨後帶來了餓死人的三年“大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