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和尚不許吃肉是被“逼”的?

  佛經裡葷字不讀hun,要讀成xun,燻的意思,指氣味燻人的蔬菜,“葷乃蔬菜之臭者”。《梵網經》講得更具體:“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辛。”葷就是這五種蔬菜。葷字從草頭而不從肉旁,說明葷的原始意義,是植物而非動物,至於葷為什麼從植物變成了動物,三言兩語也說不清。佛教認為吃了葷,耗散人氣,有損精誠,難以通於神明,所以嚴加查禁。

  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佛教分為大乘與小乘。大乘是一心度人,以自度為度人手段,所以什麼肉都不能吃。小乘但求自度不求度人,允許吃三種“淨肉”(“三淨肉”為“一、我眼不見其殺者;二、不聞為我殺者;三、無為我而殺之疑者”)。對於“比丘患病者”,即生了病的和尚,實行人道主義政策,特殊照顧,什麼肉都可以吃。

  如今,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的洋和尚,中國蒙、藏、傣等少數民族的和尚,都允許吃肉。

  佛教在引進中國的初期,還來不及形成中國特色。所以那時,和尚還可以吃肉。和尚不準吃肉,是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南朝的梁武帝蕭衍首先提出來的。在中國歷史上,蕭衍可以算是最可愛的一個皇帝。他篤信佛教,自稱“三寶奴”。想當和尚,想得幾乎發瘋。竟然先後四次,擅離職守,跑到同泰寺,把身子舍給廟裡,去當和尚。一個皇帝,自動放棄一切合法權益,連身體都舍掉,變成了同泰寺的廟產,當然不會再管朝廷的事。可是當時,沒有副皇帝,可以在皇帝不能履行職責時,依法代行皇帝的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