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大唐的歌壇巨星

  於是,詩仙李白被宣了過來,玄宗命翰林供奉李白立刻寫出《清平調》三章。李白一揮而就,“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曉拂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支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荘。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歌詞有了,樂工、樂器是現成的,該李龜年登場了,“上命梨園弟子,約略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李白的詩文驚豔浪漫,李龜年的歌聲宛轉悠揚,一曲天籟之音,聽得貴妃如痴如醉,把酒含笑。李龜年唱歌,玄宗也沒閒著,他“調玉笛以倚曲”,親自為李龜年伴奏助興,共同演繹著歌舞昇平的“明皇盛世”。

  一首《清平調》,使李龜年的名氣大增,吸引了眾多粉絲。除了在宮廷服務,李龜年也是當時各路權貴爭捧的對象。玄宗的弟弟岐王李範、中書令崔湜的弟弟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又稱崔九)等社會名流,也多次邀請李龜年到其私宅獻歌,每次得到的賞賜都成千上萬,李龜年在東都洛陽建造宅第,其規模甚至超過了公侯府第。眾星捧月,李龜年成為歌壇巨星,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連李白、杜甫、王維這樣的大詩人,也對李龜年仰慕至極,期望能跟他合作。

  盛世的表象,掩蓋不了湧動的暗流。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朝廷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十五萬人馬,在范陽起兵,“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率軍,以每天六十里的速度向南推進,一路所向披靡,長驅直入,洛陽、長安相繼失陷。玄宗跑了,梨園弟子也如鳥獸散,李龜年逃到了江南,靠賣唱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