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溥儀的自我闡述

  在逃難的路上,她的父親幾次想把她扔掉,幾次又被放回了父親挑的破筐擔裡。這一擔挑子的另一頭是破爛衣被,是全家僅有的財產,連一粒糧食都沒有。她後來對她的繼子提起這次幾乎被棄的厄運,沒有一句埋怨父親狠心的話,只是反覆地說她的父親已經早餓得挑不動了,因為一路上要不到什麼吃的,能碰見的人都和他們差不多。這一家四口,父親、母親、一個九歲的兒子和三歲的女兒,好不容易地熬到了北京。他們到北京的目的是投奔在北京當太監的一位本家,可是這個太監連見也不肯見他們。他們成了街頭的乞丐。北京城裡這時也正住著成千成萬這樣的災民,露宿街頭,啼飢號寒。與此同時,朝廷里正在大興土木,給西太后建頤和園。從《光緒朝東華錄》裡可以找到這樣的記載:這年祖父去世,西太后派大臣賜奠治喪,我父親承襲王爵。醇王府花銀子如淌水地辦喪事,我父親蒙恩襲爵,而把血汗給他們變銀子的災民們正在奄奄待斃,賣兒鬻女。焦姓這家要賣女兒,但是沒有人買。

  這時害怕出亂子的順天府尹辦了一個粥廠,他們有了暫時棲身之地,九歲的男孩被一個剃頭匠收留下當徒弟,這樣好不容易地熬過了冬天。春天來了,流浪的農民們想念著土地,粥廠也要關門,都紛紛回去了。焦姓這一家回到家鄉,度過了幾個半飢不暖的年頭,庚子年八國聯軍的災難又降到河間保安兩府,女兒這時已是十三歲的姑娘,再次逃難到北京,投奔當了剃頭匠的哥哥。哥哥無力贍養她,在她十六歲這年,在半賣半嫁的情形下,給一個姓王的差役做了媳婦。丈夫有肺病,生活又荒唐,她當了三年挨打受氣的奴隸,剛生下一個女兒,丈夫死了。她母女倆和公婆,一家四口又陷入了絕境。這時我剛剛出生,醇王府給我找乳母,在二十名應選人中,她以體貌端正和奶汁稠厚而當選。她為了用工錢養活公婆和自己的女兒,接受了最屈辱的條件:不許回家,不許看見自己的孩子,每天吃一碗不許放鹽的肘子,等等。二兩月銀,把一個人變成了一頭奶牛。

  她當我乳母的第三年,女兒因營養不足死了。為了免於引起她的傷感以致影響奶汁質量,醇王府封鎖了這消息。

  第九年,有個婦差和太監吵架,太妃決定趕走他們,順帶著把我乳母也趕走了。這個溫順地忍受了一切的人,在微笑和凝視中度過了沉默的九年之後,才發現她的親生女兒早已不在人世了!

  ----摘編自溥儀回憶錄

  溥儀畸戀乳母

  末代皇帝溥儀除了生母外,還有五個名義上的母親。他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十分傷心地說:“我雖然有過這麼多的母親,但並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母愛。”而唯一給他難以忘懷的母愛的是乳母王連壽。也就是前文溥儀在他的回憶錄中所提到的她。

  光緒三十四年,重病的慈禧太后自知命在旦夕,決定立醇親王載灃的長子溥儀為嗣皇帝。懿旨一傳入醇王府,猶如晴天霹靂,引起一場大混亂。溥儀的祖母劉佳氏更是驚得昏厥過去。她深知三歲的孫子一旦進入皇宮,不僅只是骨肉分離,而且是凶多吉少啊!此時,小溥儀大哭大鬧,亂打亂踢,就是不讓太監抱他進宮。迎接新皇帝入宮的王公大臣們面面相覷,束手無策。溥儀的父親也不知如何是好。溥儀的乳母王連壽看到小溥儀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小臉蛋上糊滿了眼淚鼻涕時,心疼極了,就不顧一切從太監手裡把正在大哭大鬧的小溥儀抱在懷裡,將奶頭塞進他嘴裡。小溥儀立時停止了哭叫,緊緊摟住乳母不放。王公大臣們只好讓乳母抱他進宮。

  溥儀進宮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慈禧。小溥儀被帶到慈禧臥室,屋裡幽暗沉悶,當他被簇擁到一張大床前,看到陰森森的幃帳裡露出一張醜得要命的幹黃瘦臉———生命垂危的慈禧時,立即嚇得嚎啕大哭起來。只見他一對驚恐的淚眼到處張望,聲嘶力竭地喊:“我要嬤嬤!我要嬤嬤!”

  慈禧生氣地說:“這孩子真彆扭,抱他到那兒玩去吧!”小溥儀一出屋,看見恭立在外的乳母時,就一下撲了過去,抱住乳母又委屈地哭了起來。在這陌生的地方,嬤嬤是他唯一的親人。

  溥儀入宮當了宣統皇帝,由於名義上是“承繼同治,兼祧光緒”,過繼給同治、光緒兩個皇帝為子,因此兩個皇帝的皇后、妃子,自然都成了他的母親。這樣,他除了自己的生母外,又有了五個母親。然而溥儀和這些名義上的母親十分生疏,沒有什麼感情。

  溥儀自三歲入宮後,九年間都沒有見過生母,直到他十一歲時,太妃們恩准他的生母和祖母可以進宮“會親”,他才得以見到生母。然而在莊嚴的會見場合,和母親不可能有感情交流。使他見到母親而產生的激情一下子消失了,不僅沒有一點點親切感,反而感到陌生。

  而溥儀對他的那些名義上的母親———太后、太妃們,更沒有什麼感情。而這些太妃要的只是皇帝母親的名分,對溥儀本人卻並不親近。

  作為大清皇帝,溥儀養成了極端任性、冷酷無情的性格。他不僅常常無緣無故責打太監,而且常常搞一些虐待別人取樂的惡作劇。有一次,他突然想要試一試太監們是否對“真龍天子”百依百順,竟指著地上一塊髒東西,命一個太監把它吃掉,當他看見那個太監果真誠惶誠恐地趴在地上吃起來時,他開心地大笑起來。這樣的惡作劇幾乎天天都要發生,溥儀的老師們為此多次勸諫,給他講仁恕之道,用歷代英主賢君的故事來勸導他。然而這樣的勸諫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