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唐賽兒起義:一個女人所領導的起義

  農民軍初戰告捷,鼓舞了青州以東各地人民。他們紛紛起兵響應,計有賓鴻、董彥皋、丁谷剛、劉信、劉俊、王宣、郝允中、白拜兒、高羊兒、王住兒、楊三等大小數十支起義軍。以卸石棚寨為中心的農民革命風暴,席捲青州、萊州、莒州、膠州以及安丘、壽光、諸城、即墨等9個州縣,隊伍迅速擴大到數萬人。董彥皋率眾2000餘人,在莒州、日照、諸城一帶懲辦貪官汙吏、土豪劣紳。在壽光、安丘、膠州等地,農民軍“毀官府、燒倉庫”,打擊明軍。

  唐賽兒集結的青州、安丘等處農民千人上卸石棚,本身打的就不是持久仗,唐賽兒想的,也就是為夫君報仇,多殺幾個官員罷了。

  至於能不能領導手下的農民軍走的更遠,她沒有預知戰場的能力,打的幾場仗勝在各種機緣巧合。唐賽兒從揭竿起義到兵敗逃離不過是兩個月餘的時間。山東地界,卸石棚寨不過是一山之隅,無水源,無糧食儲備,不用打,明軍以十倍之力圍之,不出幾日,造反軍自內部就將決裂。

  因此唐賽兒領導的起義軍是不成熟的,雖然有農民作為起義基礎,但是沒有一定的系統組織。大軍決戰,糧草、戰將、兵器這些都是要考慮的,沒有哪個農民能夠靠著一把鐮刀到戰場上與武裝到牙齒的正規軍抵抗多久,白蓮起義,註定不會成功。

  說起原因,唐賽兒造反於私是為了替自己的家人報仇,父親被抓到卸石棚上去做苦力,丈夫又在討要糧食時被官府打死,父親母親相繼悲憤離世,對她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都離她而去,這個世界上就只剩她孤女一人,能夠活下去的念想都不復存在。加上她性格從來都是快意恩仇,一怒之下,決定揭竿而起。

  於公是為了同樣境遇的山東百姓,山東在經歷了元明之戰、靖難之亂之後本身就是一片焦土,橫屍遍野。朱棣為了刺激北方經濟,將都遷往往北平,在古代,社會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農民、手工業者自然就成為了鋪橋修路、開鑿運河的主要勞力。恰逢饑荒,山東境內已經是怨聲一片,加上貪官汙吏又大肆斂財,一些為非作歹的白蓮教也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身為最底層的窮苦百姓已經沒了活路。唐賽兒的揭竿而起當然能夠引起山東百姓的共鳴,何況山東從來不缺綠林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