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出將入相五十年,威震異邦!

  文彥博任宰相時,北宋與遼國達成了和平協議,數十年間國家都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然而軍隊數量卻年年有增無減。文彥博認為在和平時期國家沒有必要保持龐大的軍隊,軍隊過多會給財政帶來沉重負擔,造成國家財力衰竭,因此,他找到樞密使龐籍,一起討論淘汰冗兵減省冗費的事情。裁軍一事被提交朝堂討論的時候,許多大臣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指出:往年朝廷擔心災荒年間會發生災民暴動,於是便在災區大規模徵兵,現在如果執意裁軍,恐怕這些被裁減之人會聚為盜賊,危害社會安定。宋仁宗聽了這兩種不同意見後遲疑不決。文彥博決然地說:現在國家公私困竭,冗兵是個重要的原因,如果因為裁汰冗兵而發生變故,我甘願朝廷治我的死罪。最終朝廷採納了文彥博的意見,裁汰冗兵達八萬之多,國家財力得到大大舒緩,裁軍後也沒有發生任何變故。

  文彥博多年身居高位,但他為人謙遜、寬厚,從不以勢驕人,在是非面前卻不計個人得失,敢於秉公直言。宋神宗熙寧二年,拜陳昇之為相,當時文彥博擔任樞密使(最高軍事長官)。神宗以文彥博朝廷重臣,資格老,功勞大,所以把陳昇之在朝堂上覲見的位置安排在文彥博後面(宋代重文輕武,按常理應該是文官的位置排在武官之前)。文彥博對此優待堅辭不就,他說:自我朝開始,從來沒有樞密使位次居於宰相之前的,只有曹利用任樞密使時狂妄自大,悍然站位在宰相王曾等人前列。我本人還稍稍知道一點禮節,不敢效法他的做法而紊亂朝綱。

  御史唐介曾經以“結交宮掖”的名義參去文彥博的相位(具體所指為文彥博送蜀錦給皇帝寵妃,從而獲得高位),後來唐介自己被貶,等到有人提出起復任用他的時候,文彥博正在宰執高位。按照一般理解,即使文彥博對此事不言不語,不推波助瀾,皇帝也會顧及他的顏面而放棄起復一個小臣。然而文彥博不僅沒有趁機落井下石,反而對皇帝說:唐介這個人自擔任御史以來,其議論多數時候還是中肯的,雖然偶爾也有風聞參劾的失誤,但總的來看做御史還算稱職,建議皇帝同意對他起復任用。當時的輿論對文彥博的胸襟十分佩服。

  在宋仁宗生病期間,文彥博曾經和富弼一起建議請求早立儲君,仁宗答應了他們的意見。此事因故推延,後來直接促成英宗登基的是韓琦等人(注:英宗乃仁宗參考文彥博等人的意見從宗室之子中選定的)。英宗知道文彥博曾經建議立自己為太子的舊事,當面對他說:“朕之立,卿之力也。”文彥博連連推辭,對英宗說:陛下能夠當上皇帝,完全是先帝和皇太后的意思,而且陛下登基的時候,我還在京城以外,是韓琦等人依照先帝的遺願擁立的,我不敢自居功勞。英宗說:話雖如此,但此事最初是你的提議,所以你還是對我有恩。文彥博仍然不肯居功。到了神宗時期,有人提起仁宗立嗣的緣由,神宗說起這件事情,文彥博用以前對英宗的回答來回復神宗。

  宋神宗說:你和韓琦等人在我先父繼位這件事情上,就好像西漢丙吉、霍光等人擁立漢宣帝,雖然各自具體工作不一樣,但都應該是此事的功臣。神宗下旨加封文彥博兩鎮節度使,文“辭不拜”。

  文彥博早年曾經上書朝廷,說王安石等人“恬退守道”,希望皇帝下旨褒獎以厲風俗。後來王安石名聲鵲起,成為宋神宗最為屬意的宰相人選。然而當神宗詢問老臣韓琦、富弼等是否可以任命王安石為相的時候,這兩人都表示反對,富弼更是直接推薦文彥博為宰相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