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明朝初期陪葬嬪妃的殘忍死法

  太監們事先在房間中安放了與殉葬人數同等數量的太師椅,每個太師椅的上方都懸掛著七尺白綾。膽大一點的宮女一咬牙便將頭伸向了白綾結成的套扣內,然後用腳推開了太師椅,過幾分鐘便沒了聲息。膽小一點的宮女,早已嚇得魂飛魄散,顫抖地坐在了地上,但是旁邊的太監並沒有放過這些毫無抵抗之力的宮女,他們幾人抬著一個宮女,強行將這些嚇得半死的宮女扶上太師椅,隨後將頭上方那個用白綾結成的套扣套在這些宮女的頭上,然後將太師椅搬走,這些宮女本來已經被嚇得半死,再經過如此折騰,很快便一命嗚呼。

  還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這些嬪妃是通過體內注入水銀的方式來陪葬的。為了保持陪葬嬪妃像朱元璋的遺體一樣不腐爛,一些侍臣和太監便採納了在嬪妃的體內注入水銀的提議。

  在朱允炆命人將殉葬嬪妃的名單一一登記造冊之後,到了殉葬的那天,所有名單上的嬪妃便被集中在一起,然後給她們每人喝了一杯放有安眠藥的茶水,待這些嬪妃們睡著之後,旁邊的太監們便將她們的頭部切開一塊,執行人手持銅勺,往切開的部位裡面倒水銀,待倒入一定量的水銀之後,再用針線將頭部縫好,待一切做好後,這些陪葬的嬪妃再也沒有存活者。

  以上兩種觀點儘管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與第二種觀點相比,第一種觀點的可信度更高。誠然,從頭頂灌水銀確實是一種置人於死地並且能保持容顏不壞的絕佳方式,但是根據現在考古學家的發現,朱元璋陵墓內陪葬的嬪妃也只是一堆堆白骨,如果體內真灌有水銀,那麼在一個全封閉的墓穴裡,容顏保存幾百年應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此,為朱元璋陪葬的嬪妃死亡的方式,很有可能真如明史研究專家馬渭源所說的那樣——“上吊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