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元首的妹妹”

  為錢爭鬥

  無辜的保拉成了父母雙亡的孤兒。她和哥哥阿道夫每月可領取政府50克朗的孤兒津貼,這筆錢一直可以領到24週歲。年輕的阿道夫便悄悄使詐,他犧牲了妹妹保拉的利益,為自己謀得了一半的津貼。首先,他在寫給政府部門的信中做了手腳。在這封信裡,阿道夫隱瞞了妹妹的真實年齡,把保拉的出生年齡推後了兩年:如果政府機關相信了這個虛報的出生年齡,那麼他們就能多領兩年的孤兒津貼。

  更為過分的是,阿道夫把孤兒津貼中的一半,也就是25克朗,收入自己囊中。根據奧地利工資法規定,孤兒津貼只發放給還在上學和職業培訓期間的未成年人。阿道夫向政府部門和監護人信誓旦旦,表示將去維也納攻讀藝術學院。事實上,他從未被藝術學院錄取過。

  這筆孤兒津貼對保拉卻很重要,姐姐安吉拉可以用這筆錢來補貼家用。1910年,安吉拉丈夫亡故後,生活重擔落在了安吉拉身上。她除了要撫養自己的三個孩子之外,還要照顧妹妹保拉。

  哥哥的陰影

  保拉的生活中沒有愛情,她一輩子都沒有結婚,也從未和某個男友一起露面。

  1923年,保拉第一次出國旅行,她去了慕尼黑看望哥哥。阿道夫·希特勒此時已經是慕尼黑的一個知名人物。他成了德國納粹黨的領袖,大權獨攬。但阿道夫沒有想過要把保拉留在慕尼黑,讓她在納粹黨的某個辦公機構幫忙,或者替他管理家務。保拉自己也沒有這個想法。

  希特勒這個姓氏在她的生命中砸的第一個窟窿是在1930年8月2日,保拉被迫辭去了奧地利聯邦保險機構的職務:“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了我哥哥是誰。”保拉失業了,沒有任何收入。困境中,她不得不又去慕尼黑找阿道夫。阿道夫用錢來解決問題:他自此每個月給保拉匯250馬克生活費。1938年奧地利併入德國後,他每月給保拉的錢增加到了500馬克。這筆錢雖然並不特別豐厚,但卻超過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她的生活自此完全依靠她的哥哥阿道夫。和從前一樣,她還是很少見到他。

  1936年,阿道夫·希特勒邀請他妹妹去觀看加密什的冬季奧運會。兄妹倆在觀看比賽的現場見了面。比賽間隙,兄妹倆進行了私人談話。希特勒提出了一個神秘的要求。他要保拉放棄希特勒姓氏,說是為了保證她的安全。她將改姓為“沃爾夫”,並且“要過絕對隱居的生活,這對我來說是強制性的命令。自那以後,我就一直隱姓埋名地生活”,保拉回憶道。“沃爾夫”是20年代初期阿道夫·希特勒在政界奮鬥時代使用的假名。阿道夫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剝奪了她的姓氏和身份。此後的保拉得一直頂著一個陌生的名字生活。她作為元首妹妹的角色就這樣突然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