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高大威猛的韋貴妃

  我們可以作一些推斷:一、李世民爺爺李昺的岳父獨孤信和韋妃的曾祖韋孝寬關係很鐵,兩家世交有交往;二是韋孝寬和李淵同為北周名貴,都是柱國的爵位,同朝為官,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雖然李淵當時還是個小孩子。韋孝寬的好友獨孤信是李淵的外公。三,李淵在隋為世襲唐國公,韋妃的老爸韋圓成也是國公——世襲鄖國公。要說這兩家交情不深那有可能,但絕對不可能不認識,何況李淵生性好交友。

  不管怎麼說,從北周到唐朝,這些高層人物就在那跑來跑去、殺來殺去,相互之間絕對不可能不認識。韋妃是嫡長女,身高190絕對出眾,很容易就被當世人所識、所知。(那個時代的女權要比明清開化得多)。韋妃在老公全家被殺後居洛陽的八年裡,也是生活在世族的保護下。畢竟韋圓成是鄖國公,這些朝廷要人家庭在王世充佔洛陽時,是不會被“動”的,要不然窩裡反,王世充有夠嗆的。而秦王城破之後,一是世族要結交新政權,二是韋妃確實也配得上李世民,所以就順理成章了。

  長孫皇后死後韋貴妃為何不能當皇后

  真不知道唐兵圍洛陽時,韋妃帶著孩子在城裡如何渡過那可怕的兵亂時期,當時洛陽可謂是“十室九空、路鋪餓骨”。王世充能守上那麼長時間,確實也算是個少見的人才了。

  《資治通鑑》記載:唐兵圍洛陽,掘塹築壘而守之。城中乏食,絹一匹直粟三升,布一匹直鹽一升,服飾珍玩,賤如土芥。民食草根木葉皆盡,相與澄取浮泥,投米屑作餅食之,皆病,身腫腳弱,死者相枕倚於道。皇泰主之遷民入宮城也,凡三萬家,至是無三千家。雖貴為公卿,糠核不充,尚書郎以下,親自負戴,往往餒死。

  每讀到秦王於虎牢關的“秦王破陣”這段,就不由於對這位千古一帝的武功、膽略佩服再三:

  將驍騎五百,出武牢東二十餘裡,覘建德之營。緣道分留從騎,使李世勣、程知節、秦叔寶分將之,伏於道旁,才餘四騎,與之偕進。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又曰:“賊見我而還,上策也。”去建德營三里所,建德遊兵遇之,以為斥候也。世民大呼曰:“我秦王也。”引弓射之,斃其一將。建德軍中大驚,出五六千騎逐之;從者鹹失色,世民曰:“汝弟前行,吾自與敬德為殿。”於是按轡徐行,追騎將至,則引弓射之,輒斃一人。追者懼而止,止而復來,如是再三,每來必有斃者,世民前後射殺數人,敬德殺十許人,追者不敢復逼。世民逡巡稍卻以誘之,入於伏內,世勣等奮擊,大破之,斬首三百餘級,獲其驍將殷秋、石瓚以歸。

  簡單譯下:李世民帶了五百票精銳騎兵,讓幾個大將把分都分走埋伏在路邊,最後才剩下四騎隨著自己。跟尉遲敬德說:我用箭,你用槊,哪怕百萬兵壓過來!被發現後,竇建德派了五六千人黑壓壓地追過來。而李世民竟然毫無懼色,拉弓搭箭,射死前頭者。追兵一看傻眼了,退回去又跑回來。最後李世民把這五六千兵引到埋伏圈裡大戰一場,斬首三百多個,抓了對方的猛將殷秋、石瓚等。想想,即使埋伏之計再出色,但以五百人合圍五六千人,也需要足夠的膽識和謀略,何況李世民還只帶了四個人親自跑去做誘餌。(由這一戰,也可見李世民的武力和箭法,後來的玄武門事變,他第一箭射死大他十歲的大哥李建成,是事變成功的第一關)

  這時候,李世民多大呢?22歲!

  22歲的秦王以少勝多,接連打趴下了兩路皆是比他年長的天下豪雄——王世充、竇建德,何等氣慨!

  說到這裡,不得提下李世民的另一個老婆——巢王李元吉的妃子楊氏。玄武門事變成功後,李世民沒放過建成和元吉的後代,卻“理所當然”地把元吉的老婆給納入自己宮中,而已經在後宮的還有楊氏的堂姐——隋煬帝的女兒。在長孫無垢(李世民髮妻)死後,李世民一度還想立元吉老婆楊氏為皇后,不過馬上被魏徵阻止。另外韋妃的堂妹也同為李世民後宮的女人——韋昭容(從這一點看,入洛陽後娶韋妃的政治意味很是濃重,畢竟韋氏是隋代名門)。結合韋妃和楊氏這兩件事來看,李唐時期的婚姻觀念確實要比後世更開明

  談及韋妃的那雄偉的身高,我們很容易就聯想到她兩任老公的“品種”如何。前夫李珉無法考證,但既然是將門之後,長個一米八、九應該不會是太大問題,否則“那事兒”可就麻煩了,估計跟虐童一樣。李世民乃千古一帝,16歲就應徵打突厥並獻奉奇謀建立奇功,17歲就能作主謀和老爸起兵反隋建三百年唐胙,其思想和身體絕對屬於早熟。